chenzhiqiang 发表于 2022-2-20 23:37:31

童年

          还记得那是一个跨年之夜。儿时的那种盼望过年的心情,真的不能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可以比拟,简直是快乐之源。
         快过年的时候,家人提前一周开始打扫卫生,上街买年货,买衣服,买点心水果零食。除夕前几天,村里集体养鱼的大鱼塘开始捕鱼,按照家庭人口分鱼。然后爸爸妈妈就在灶前灶后忙活开了,用本地话叫“开油锅”,开始做“鱼丸”“肉丸”,年前还要做香肠几十斤,还要做腊鱼腊肉腊鸡,还要去人家“蒸馒头”三十斤面粉,大约一百五十个馒头。除夕当晚,爸爸会用石灰粉在地上“打团”,寓意五谷丰登。除夕还要祭祀,上香,祭拜老祖,烧天香,放炮仗。那时候还舍不得放烟花,感觉浪费钱。儿时最开心的莫过于,除夕晚上看春晚,吃零食,和长辈们送给小辈吃的“果子”,俗称饼干类实食物吧。还有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俗称“守岁钱”。一般除夕都得在家吃晚饭。但有干爹干娘的除外,一般小时候,尤其很小的时候。身体不太好,就得拜个“干爹”,一般同生肖。比如你属马,你干爹也得属马。拜“干爹”的寓意是跟着他们子女成长。有时候,家人还会给自己起个复姓,或者小名,用干爹的姓字。以示尊重。每逢端午,重阳,中秋啊。记得干娘会来家里给个“生肖挂件”,来辟邪。年前,爸爸会买烟酒和一些礼品,孝敬干爹干娘。除夕夜就在干爹家吃晚饭,和干兄弟一家团圆。酒足饭饱后,干爹那时候一般会给大约三,四十元红包,用红纸包着。拿着红包就回来了,别提有多开心了。这种风俗据妈妈说,要到以后结婚了,才还俗,除夕才不去干娘家吃饭。但人情往来,送礼,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儿时的快乐,那种单纯的心值得回味。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三年级才能骑自行车,我们自行车后架子上是车篮,放书包的,不能带人。我们在学校小卖部买的一毛钱的袋装饮料“橘水”,有点像今天袋装的酱油,和黄酒之类。一毛钱的“蜜”,大约只有小拇指一样长的塑料封装的小蜂蜜。一毛钱的白色面粉萝卜丝,那时候称“唐僧肉”。还有两毛钱的棒冰。还有一毛钱的仁丹,好像叫“老鼠屎”。山楂之类的东西做的,吃一粒心旷神怡。那时候,我们一下课就在泥地的操场“狂欢”,玩“画片”,玩“玻璃珠”,还玩踢毽子,玩一种游戏叫“啄蹲”。就是画一个大圈,然后几米外画三横线。然后用自行车的零部件,一般是圆圈的铁环,向三横线抛出去,看谁最接近目标。然后几个孩子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圆环放在圈内。最接近的那个小孩先打。用大铁环打小的,打出圈外的,就得到归你。女生会,跳皮筋。玩沙袋。有时候,我们还会到校对面的小店买葡萄干吃,一毛钱五粒。还记得大爷,从桶子里抓出一小把葡萄干,放玻璃台板上一粒一粒数的情形。虽然那时候,一天的零花钱,五毛或者一元。但特别开心,这种开心不是你现在月薪两万能比的。有时候童真就是这样,单纯无邪,任何事都是用心的,发自肺腑的喜怒哀乐。有时候,为了半块橡皮,你们都可以变成“死党”,哈哈哈。小学,我们都是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坐一个学桌的,桌子下有抽屉,可以放书包。放学就把凳子倒扣在桌子上。还记得,那时候妈妈有好几条用报纸包裹着的一元硬币,每天掰一个给我。给我最多的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小姨妈来我家玩,无意中给我一张五元纸币。真的特别开心,而且一直没有舍得花那张“巨款”。
      儿时的时候,家里就养狗了,差不多从记事起,爸爸就养狗了,就是土狗。后来才知道叫“中华田园犬”。从小狗变成大狗,大狗变成老狗,不知道前赴后继多少代了。也是从小和小狗玩到大的,放学回家,离家两百米的时候,狗就看到我了,就摇头摆尾的过来迎接我了。小时候,作业很多,上课起早贪黑。冬天上学,早上天还很黑,我骑着小车走在路上,心里特别怕,就边唱歌边骑车。有时候看到一个东西竖在路边,就像人家看门狗一样,就吓得半死。晚上,也是打着手电筒,骑车回家,尤其路上没人,路很黑,冬天树叶子稀稀落落的声音,好像背后有人追一样,又得大声唱歌,快骑回家了。晚上一个人做作业到半夜,一个写字台,一个台灯就让我“挑灯夜战”,好几次写完作业后到十点,起来上厕所,就眼前一暗,倒了下来。还记得,我儿时睡一张单人铁床。床头有一根线,和房间里爸爸妈妈的床上的线绑定在一起,我一拉线,灯就亮了,他们拉线,灯也亮。
          童年的农村,显得格外可爱。就像童话中一样,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奶奶门前的河水是可以喝的。还记得,有一次在二姨妈家,那一天有人走街串巷的走到农村,挑着担子卖“筑糖”,就是麦芽糖。几毛钱一块,也可以用塑料换。卖糖的老人会拿起一个铁片,右手一个锤子。把糖锤下来。那一天,我看到了,就想吃。就让他们用塑料换,塑料拖鞋,塑料纸袋啊都可以,要有一定的重量。那天,姨父没有给换。我就生气了,丢下自行车,一个人走了回来。那天妈妈也在姨妈家。突然感觉那个孩子气的年代,有点幼稚,有点搞笑。
       还记得,奶奶家那时候养螃蟹,爷爷家有粉碎机,会把贝壳,螺丝粉碎给螃蟹吃,“秋风起,蟹爪痒”,软壳的蟹,刚刚死的螃蟹,不能卖的蟹。爷爷奶奶会拿过来给我吃。小时候,家里养猪。我还会搅拌猪食,去拎小半桶倒进猪食槽里。夏天扔桃子,西瓜皮,菜叶子,茄子,甚至砖头,去“挑衅”猪。而怡然自得。
      儿时的夏天,也还记得爷爷用T字形,鱼笼,放黄鳝的事情。每天晚上用一根竹镊子,就像烤串的那根,串着一根蚯蚓,放在T字形鱼笼子里,然后放到河里。第二天早上去收,如果拿着沉甸甸的,里面肯定有“货”,有黄鳝,小鱼,有时候有青蛙,癞蛤蟆,螺丝,龙虾。甚至蛇和乌龟。但也是少数。第二天,黄鳝就去集市卖了。童年的夏天,我们也会用新鲜的芦苇做小风车或者“笛子”。或者用竹子加芦苇做“弓箭”。
         还记得儿时,寒暑假作业。不会,或者忘事的时候,我都去我们村问我同学。也有女同学跑我家里,问我作业的,或者借鉴抄袭一下的。春天绿色的生机盎然,夏天的河池蛙声,树上蝉鸣。夏天到处飞舞的萤火虫,秋天金色的麦浪,冬天银色的雪天路滑。都沉浸在童年的记忆中。爷爷教我玩“打李逵”,“跑圈圈”和“抖空竹”。爸爸教我放风筝。
          随着一步步长大,儿时的快乐已经一去不复返。成人世界的复杂,尔虞我诈。成人世界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都似乎和儿时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的记忆犹如眼前,当年的场景又不复存在。再也没有那个青涩的时代,再也没有那个一毛钱的“唐僧肉”,一切的一切,都变得,变得似是而非。可当你再追回那个80,90后的美好集体记忆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味道。就像一件古老的青花瓷,你能买到的,永远是新的。那种岁月的沉淀,那种文化背后的故事,才是最值得留念和珍藏的。
          如今,再也看不到儿时的欢乐场景了,我的小学也不复存在。就像很多纯生态旅游景区变成商业区一样。这么多年已经过去了,可那种炙手可热的快乐,记忆犹存。
         童年,痛并快乐着。童年就像萤火虫一样慢慢的消失在成人世界的人群中。致青春,不负韶华。追童年,奋斗今天。
         你,还记得那个同桌的她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