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baby 发表于 2007-5-18 13:49:09

购买主题 已有 232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6 引线币 才能浏览

oobaby 发表于 2007-5-18 13:49:58

销售和反馈
通过产品组织与设计、采购与生产、产品配送环节的快速、有效运转,ZARA虽然不是时尚的第一倡导者,却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潜能”变成现实的行动者!有人称“ZARA是一个怪物,是设计师的噩梦”,因为ZARA的模仿无疑会使他们的创造性大大贬值。大多数服装零售商的这个周期却达到了6-9个月甚至更长,所以他们都不得不努力去预测几个月后会流行什么、销售会有多大,而一般提前期月长预测误差越大,最后结果往往是滞销的商品剩下一大堆,畅销的又补不上,只能眼看着大好的销售机会流逝。
ZARA的各专卖店每天把销售信息发回总部,并且根据当前库存和近2周内销售预期每周向总部发两次补货订单。为了保证订单能够集中批量生产,从而减少生产转换时间和降低成本,各个专卖店必须在规定时间前下达订单,如果错过了最晚的下订单时间则只有等到下一次了,ZARA对这个时间点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因为它将影响供应链上游多个环节。
总部拿到各专卖店的销售、库存和订单等消息后,分析判断各种产品是畅销还是滞销。如果滞销则取消原定计划生产(因为在当季销售前只生产下个季度出货量的15%左右,而大多数服装企业已经生产下个季度出货量的45-60%),这样ZARA就可以把预测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如果有产品超过2-3周的时间还没销售出去就会被送到所在国某专卖店进行集中处理,在一个销售季节结束后,ZARA最多有不超过18%的服装不太符合消费者口味,而行业平均水平约35%。
如果产品畅销,且总部有现存的面料,则迅速通过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追加生产、快速补货以抓住销售机会,如果没有面料则会停产。一般畅销品最多也就补货两次,一方面为了减少同质化产品的产生,满足市场时尚化、个性化的需求;一方面制造一些人为的“断货”,因为顾客指导了有些款式的衣服是不会有第二次犹豫着下次再买。销售与反馈的整体流程见图5。
销售与反馈流程
此外,一年中ZARA也只在两个明确的时间段内进行有限的降价销售,一般是8.5折以上,而不是业内普遍采用的连续降价方法,最后平均只有6-7折。
ZARA它完全打破了传统服装品牌惯例的运作模式,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破坏式创新之路,最根本的在于其高效的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协同供应链运作体系。

oobaby 发表于 2007-5-18 13:51:07

ZARA:凭什么让企业“快”起来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指出:“2000年后成功的企业,成功不是靠创新,而是靠快速反应。”其中不难看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对于以“时效性”著称的服装业界,“流行性”和“季节性”构成了服装商品的显著特征,服装企业要做到“信息反馈高效、市场反应灵敏”,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因此,如何突破传统经营模式的壁垒,将原辅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等环节有机协调,建立起高效而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共享信息网络的有效资源,实现“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快速反应机制将是我国服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严峻课题。

  聚焦ZARA——信息时代的“朝阳”

  来自西班牙的世界知名服装品牌ZARA以“快速反应”著称于流行服饰业界,其成功的运作模式不仅成为业界的标竿,更成为欧美商学院著名的教学个案。《商业评论》把ZARA称为“时装行业中的戴尔电脑”;也有人评价ZARA为“时装行业的斯沃琪手表”。

  ZARA凭借其另人咋舌的快速反应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成功,在欧洲27个国家及全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200家女性服饰连锁店。在2004年度全球营业收入达到46亿欧元,利润4.4亿欧元,获利率9.7%,比美国第一大服饰连锁品牌GAP的6.4%还要出色。

  “高速度、小批量、多款式”构成ZARA与众不同的生产方式,ZARA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把由设计到销售所需的前导时间大幅缩减,ZARA的前导时间只有12天。它保证了第一时间为顾客带来最为时尚的新款服装。传统的服装零售商由于生产周期长而不能根据季节的变化随时改变设计或增加新的款式,而ZARA由于其快速的生产方式可以随时更换产品的数量、设计、面料、色彩,其速度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改变心意的速度一样快。

  高速度——紧随“时尚”的脉动

  时尚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变,一部电影、一张专辑都可能改变人们对时尚的看法,而时装最动人处正是紧随时尚。当电影或电视媒体中出现新的流行元素,ZARA只需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对歌星的装束或顶级服装大师创意作品的模仿。从流行趋势的识别到将迎合流行趋势的新款时装摆到店内,ZARA只需两周的时间,而传统生产方式下这个周期要长达到4-12个月。ZARA与顾客追求时尚的心态保持同步,能够更快地抓住每一个跃动的时尚讯号,以此来打动顾客。

  小批量——“饥饿”疗法的实施

  与其他服装零售商相比,ZARA每一款服装的生产数量都非常小,这就人为地创造了一种稀缺。越是不容易得到的,就越能激发人的购买欲望。ZARA执行永远“缺货”的策略,对于同一种款式的服装,零售店的库存一般只有几件,或许由于你的一时犹豫,从而错失了最终拥有它的机会,因为你明天看到的也许是摆放一新的货架。这最初的懊恼,换来的是顾客再次光顾时果断的购买速度。

  多款式——让审美不再“疲劳”

  ZARA并不讲求每种款式生产更多的数量,而是注重款式的多样性。ZARA每年生产的服装款式超过12,000种,比起它的许多竞争对手,ZARA能在流行时装上提供更多的选择。ZARA商店每周供货两次,因为很少有对售完款式的再定购,商店每隔3-4天架上货品会全部更新,总能给人以新鲜感。紧跟时尚趋势、频繁的更新和更多的选择,造就了ZARA对顾客的独特吸引力,从而大大增加了顾客对ZARA的偏好与忠诚度。

  在如此短的前导时间内完成“小批量、多款式”的服装生产,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几乎是“天方夜潭”,但ZARA却做到了,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IT系统是ZARA独特的商业模式得以实现的关键。

  信息收集的及时化

  ZARA的资讯来源于大量分布在酒吧、秀场等时尚场所的时尚观察员,他们搜集最新的时尚信息,及时向总部汇报;同时ZARA专卖店也会及时反馈当日的销售报告及顾客需求的相关信息。关于时尚潮流趋势及顾客意见的各种信息每天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进入ZARA总部的数据库。设计师们可以一边核对当天的发货数量和每天的销售数量,一边利用新信息来产生新的想法以及改进现有的服装款式。通过访问数据库中的实时信息,设计师与生产、运营团队一起决定,一个具体的款式用什么布料、如何剪裁以及如何定价。

  服装信息的标准化

  对一个典型的服装零售商来讲,不同的或不完全的尺寸规格,不同产品的有效信息通常需要几个星期,才能被添加到他们的产品设计和批准程序中。但是在ZARA的仓库中,产品信息都是通用的、标准化的,这使得ZARA能快速、准确地准备设计,对裁剪给出清晰的生产指令。ZARA的裁剪系统也是在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干预下完成的,准确而快捷。

  库存管理的清晰化

  卓越的产品信息和库存管理数据系统,使得ZARA的团队能够管理数以千计的布料、各种规格的装饰品以及设计清单和库存商品。ZARA的团队也能通过这个系统提供的信息,以现存的库存来设计服装,而不必去订购原料再等待它的到来。

  生产模式的整合化

  ZARA公司自己在西班牙拥有22家工厂,其所有产品的50%通过自己的工厂来完成,以保证绝对的快速。其余50%的产品ZARA外包给400家小加工厂,它们负责大量繁琐的缝制工作。而且,一个工厂只生产一种款式,这就绝对保证了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非常快的速度。这400家企业其中70%在欧洲,而且主要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地理位置的便利让这些工厂能对ZARA的订单快速做出反应,尤其是异常时尚的款式。而剩下的30%则主要在亚洲生产,ZARA向这些地方订“基础型”产品或者当地有明显优势的产品。这也是ZARA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处。  

  物流配送的高效化

  ZARA的物流配送系统十分发达,大约20公里的地下传送带将ZARA的产品运送到西班牙拉科鲁尼亚的货物配送中心,该中心拥有非常成熟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为了确保每一笔订单准时到达目的地,ZARA借用光学读取工具进行产品分检,每小时能挑选并分检超过6万件的服装。物流中心的运输卡车依据固定的发车时刻表,不断开往欧洲各地。ZARA还有两个空运基地,通常欧洲的连锁店可以在24小时之内收到货物,美国的连锁店需要48小时,日本在48小时-72小时之间。在信息化手段的干预下,ZARA出货的正确率高达98.9%,而出错率不足 0.5%。

  “速度”虽然是ZARA占领市场的法宝,但“速度”的背后却是ZARA集约式的高效管理与有力的IT 支撑。高科技支持下的信息手段对企业突破传统商业模式的壁垒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除了西班牙的ZARA,瑞典的H&M也在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演绎着另一段传奇。对于ZARA和H&M而言,速度快、款式多、批量少、迅速而准确地占有信息资源,有效地减少库存是它们取得成功的共同特征。

  中国服装企业该从ZARA学点什么

  ZARA、H&M的运营方式值得我们的企业去思考,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的今天,是否拥有“快而准”的市场应对方法,将成为衡量服饰品牌核心竞争能力的标尺。而在“快而准”的背后则离不开适时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持。

  目前国内大多数服装企业仍处于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阶段,“快速反应能力”根本无从谈起。由于缺乏适时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企业不能快速、准确地了解各分公司、专卖店、代销商场的销售情况和库存状态,很难对各专卖店、代销商场做到准确配货,也很难进行销售预测与分析。传统的分销体系基本上都采用手工作业,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做出一张基础表格,更不用说总报表,企业领导根本做不到及时准确地对经营管理做出决策。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曾经指出:中国服装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的基础上,需尽快提高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要适时地完成市场预测、市场营销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改变原先落后的管理思维和业务处理模式,从而真正规范企业流程,达到利润增长,而这些就要靠信息化去实现。

  服装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高涨

  服装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需求的增加,一方面反映出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应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许多企业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规范”的原则,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应用了资源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等信息技术系统。一项调查表明计划在近期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可占40%左右。 

  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潜在优势

  一、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产品开发速度加快,开发周期缩短,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企业及时制订营销计划,并安排指导生产,缩短了交货期。应用信息化管理后,特别是ERP系统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如生产计划安排更加合理,生产的调度更加灵活,对生产进度可以进行及时的跟踪与控制,同时,也加快了决策速度。

  二、有效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

  应用库存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对企业原料、成品、半制品等进行科学的管理,使企业库存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

  三、全面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采用了信息化管理,企业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监控,从而及时了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况,信息系统能够对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报警、反馈和及时的处理,并使管理思想通过系统得以贯彻执行,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oobaby 发表于 2007-5-18 13:51:54

oobaby 发表于 2007-5-18 13:52:27

ZARA的买手们
设计师VS买手制 西班牙时尚品牌Zara的走俏真经一个喜欢时尚品牌的女孩子在Zara中国第一家旗舰店买了第一件Zara衬衫,便兴冲冲地把 MSN 改了名——“I love Zara”。在中国,Zara开始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试图征服年轻消费者。

  在欧洲,Zara走红的不二法门便是“一流的设计、二流的面料、三流的价格”,瞄准的是那些买不起顶级品牌却又喜欢时尚设计的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曾在法国学习多年的设计师罗致告诉记者,在欧洲顶极时尚服装品牌并不喜欢Zara,因为它们总被Zara模仿。而中小型服装品牌则比较羡慕Zara,并且正在仿而效之。

“满天飞”的设计师

  Zara有近400名设计师,他们在一年中大约设计12000种时装,这两个数字都要远远超过其他知名的服装品牌。

  这些设计师是典型的“空中飞人”,他们经常坐飞机穿梭于各种时装发布会之间,或者出入各种时尚场所。通常,一些顶级品牌的最新设计刚出来没多久,Zara就会发布和这些设计非常相似的时装。

  这样的设计方式能保证Zara紧跟时尚潮流。据悉,在欧洲,每年Zara都要向那些顶级品牌支付几千万欧元的罚款。Zara并没有因此放弃这种设计模式——Zara从中赚取的利润要比罚款高得多。

  Zara将她的设计方式称之为“三位一体”——这“三位”分别是“设计师”、“市场专家”以及“进货专家”。三者一起来确定设计款式。

  这种设计模式的第一步是由设计师和“时尚观察者”收集时尚信息,然后由设计师根据这些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类,然后手绘出设计草图。

  第二步是设计师和“市场专家”以及“进货专家”组成商务团队一起就草图进行讨论,让所有产品都能在总体上保持“Zara风格”,同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和细化。

  第三步是“商务团队”根据数据库中的信息共同确定什么时候投入生产,使用什么面料、什么颜色、生产多少、成本与售价等具体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交付给生产部门。

  这种运作方式保证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快速、标准化操作。据了解,Zara的一款产品从设计直至运送到商店货架,平均只需花10到15天的时间,与时装界6到9个月的平均标准形成了强烈反差。

  上海法澜捷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小湘告诉记者,中国没有哪家服装公司可以请到那么多的设计师,花钱让他们满世界跑,参加各种时装发布会,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设计来,这需要雄厚的资金力量作为支持。


“三不”的品牌管理

  Zara的品牌管理模式也颇具特色。

  虽然Zara的品牌定位中端,但它往往选择最好的地段修建旗舰店。这些旗舰店往往外观豪华,面积也大,能给消费者带来一种独特的购物体验。

  其次是极快的新品推出速度。Zara每年推出近12000种设计款式,每一种款式在同一家店面的数量很有限,而且每款设计在旗舰店的摆放周期不超过两周。这种人为造成的“稀缺”能给消费者带来两种印象:一个是这个店面的服装销售得很快,另一个是店面的服装总是新的。

  Zara品牌管理策略,有一个著名的“三不”原则——“不做广告、不外包、不打折”。

  目前,Zara的广告额只占销售额的0.3%,远低于行业3%到4%的平均水平。大多数的原料和成衣都由自己生产,但到目前为止大约有近50%已经外包。Zara折扣的种类一般只占总品种的10%不到,并且一般只打8.5折。

  Zara坚持将关键制造环节留在欧洲,而不是为生产成本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同它的竞争对手GAP相比,它证实了速度与灵活性比单纯的价格更有竞争力。

“极速”的供应链系统

  “Zara的成功依赖于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对于每个商业环节的控制力。”来自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商学院“时装与设计管理”硕士项目主任的Stefania Saviolo对Zara的供应链推崇备至。

  在Zara的连锁门店,IT系统已部署到每个门店,每个店自己有自己的货单,但法国店的货单就和意大利店不一样。这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做法。而门店经理则负责查看店中的货品销售情况,然后根据下一周的需求向总部订货。

  总部通过互联网把这些信息汇总,发给西班牙的工厂,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和发货。门店经理自己决定应该进什么货;Zara对门店经理的考核,则是看该店的销售有没有上升,如果出现货品积压,就由门店经理为这些库存埋单。

  除此之外,Zara的业务流程与IT结合得很紧密。哈佛商学院麦卡菲教授对Zara的评价是:“Zara的店经理讲话的感觉很像IT人员,而IT人员却像营业人员一般。”.

  而这恰恰是国内同类企业的软肋:信息系统与业务的有效结合方面效果普遍不佳。

  比如曾经辉煌一时的杉杉公司,它开发的杉杉西服走的是大众路线,而女装走的是高档路线。它不得不为它的女装设立另外一套供应链系统,结果资源非但没有共享,而且因为不熟女装的市场运作浪费了资金。

  与之相对应的是,Zara的服装虽然分为3个系列,定位也有一定的高低差别,供应链的整合却十分成功。

oobaby 发表于 2007-5-18 13:54:19

ZARA的运营模式补充ZARA的战略定位
Inditex公司是西班牙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在全球52个国家拥有近2000多家分店。旗下拥有ZARA、Pull and Bear、Massimo Dutti、Bershka、Stradivarius、Oysho等9个服装零售品牌,其中 ZARA是这个9个品牌中最出名的,是Inditex公司的旗舰品牌,是“时装行业中的戴尔电脑”、是“时装行业的斯沃琪手表”、被认为是欧洲最具研究价值的品牌;ZARA公司独特的供应链管理,使其成为全球服装行业中,在响应速度与弹性管理上的标杆企业。
确保了其成功的方向
  作为Inditex公司的旗舰品牌,ZARA创始于1985年,它既是服装品牌,也是专营ZARA品牌服装的连锁店零售品牌。ZARA公司坚持自己拥有和运营几乎所有的连锁店网络的原则,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自己的工厂(目前有22家自有工厂)和物流体系,以便于“五个手指抓住客户需求,另外五个手指掌控生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顾客提供“买得起的快速时装”(如图1)。
  ZARA的战略要求公司在全年中不断地推出大量各种各样的新产品。ZARA公司高级经理Diaz认为公司经营的是“时装”,不是传统卖衣服的。顾客购买是因为他们喜欢“时装”,而不是喜欢ZARA公司。对于顾客来说,ZARA公司的连锁店意味着,他们可以在那里找到最新的、限量供应的“时装”。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公司经营的是“时装”(但价格却不高)的形象,连锁店的存货水平非常低,通常每种款式只有几件,换句话说这几件库存通常都是摆在展览的橱窗里的。由于低库存的方针,一天的销售后经常可以看到空空的货架,连锁店非常依赖有序而又迅速的新产品来补充货源(如图2)。
  ZARA独特的全程供应链管理模式
  通过对ZARA公司运作模式的研究发现,ZARA为顾客提供“买得起的快速时装”战略的成功得益于公司出色的服装行业的全程供应链管理,以及支撑供应链快速反应的IT系统应用。ZARA公司采取“快速、少量、多款”的品牌管理模式,在保证保持与时尚同步的同时,通过组合开发新款式,快速的推出新产品,而且每种款式在每个专卖店推出的数量都只有几件,人为的造成“缺货”,以实现快速设计、快速生产、快速出售、快速更新,专卖店商品每周更新两次的目标。(如图3)。
  “三位一体”的设计与订单管理
  ZARA自己设计所有的产品,在其公司总部有一个300人的商业团队,由设计专家、市场分析专家和采购人员组成“三位一体”的商业团队。他们一起通力合作,每年设计的新产品将近40000款,公司从中选择10000多款投放市场。与竞争对手不同,该团队不仅设计下个季度的新产品样式,同时还不断地更新当前季度的产品。公司推崇民主与创新的设计氛围(公司没有首席设计师,所有设计师的平均年龄为26岁),也鼓励设计人员从全球任何地方获得灵感(设计师的灵感来自贸易情报、迪斯科舞厅、桥上的行人小道、时尚杂志等等)。而且全球各个连锁店也可以在设计过程提出自己的意见。女装、男装和童装的设计师们集中在总部一座现代化的建筑里,分布于各个大厅里。每个大厅都非常宽广,设计师们很容易与相邻的同事交流,设计师们通常坐在大厅的一边,市场专家坐在大厅的中间,另一边是采购和生产计划人员。在每个大厅的正中央都有一些大的圆形桌子,设计人员可以在那里召开临时会议,也可以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大厅中间还摆放着一些舒适的椅子和堆满各种时尚杂志的书架,设计人员随时可以坐下来翻看。整个设计过程都是非正式的、开放的。
  设计师首先手工画出设计草图,然后与其他同事—市场专家、生产计划和采购人员,进行充分交流。

[ 本帖最后由 oobaby 于 2007-5-18 13:56 编辑 ]

oobaby 发表于 2007-5-18 13:56:54

公司通过这个过程保持自己一贯的“ZARA 风格”,避免设计师的个人特点破坏了公司的整体风格。讨论之后,设计师把修改后的设计草图用CAD再画出来,进行进一步修改工作,保证款式、材料、颜色等等搭配得更好。再进行下一步工作之前,必须先估计该设计的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在设计阶段就要避免可能的亏损。接下来,公司会派一位熟练的工人手工试制出一件小型的样品,并放在每个大厅的一角进行现场展示。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如果有一些建议和疑问的话都可以直接走到设计师的跟前进行讨论,在现场解决问题。

  ZARA的每一个市场专家都要负责管理一些连锁店,做为经验丰富的员工,他们本身通常都是一些连锁店的经理,实践让他们认识到保持与一线连锁店经理们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专家都与连锁店的经理建立起了非常好的个人关系。通过电话,他们相互之间保持密切的交流,经常一起讨论销售、订单、新的款式等等。同样,各地的连锁店也是依据与市场专家的交流获得的信息来确定最终的订单。为了更好地促进这种交流、沟通,公司还特意为每位连锁店的经理配备了专门设计的手提数字设备,保证他们能够迅速传递市场最新动态的数据。设计的最后的决定,包括生产设计的选择、何时生产以及产量,都是由相关的设计团队来决定的,不仅设计师要参与,市场专家、生产计划和采购人员都要参与到其中来。设计最终定下来之后,生产计划和采购人员(他们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员工)开始订单履行流程的管理: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监视库存的变化,分配生产任务和外包生产,跟踪货源的变化情况,要防止生产不足和生产过剩。

  “垂直整合”式的生产管理

  ZARA公司自己在西班牙拥有22家工厂(其中18家位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或周边地区),其所有产品的50%是通过它自己的工厂来完成的,但是所有的缝制工作都是转包商完成的。这些工厂都有自己的利润中心,进行独立管理。其他50%的产品是由400余家外部供应商来完成的,这些供应商有70%位于欧洲,其他的则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的供应商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和葡萄牙,ZARA公司希望这样能够进行有效管理,保证供应商能对其订单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也是时装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之处。在亚洲,该公司主要生产一些中端的产品,销往对价格、质量敏感的地区。由于ZARA公司规模庞大,订单不仅数量大而且很稳定,因此与其合作的供应商都把它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ZARA公司的话语权也就不言而喻了。

  产品究竟由自己生产还是外包出去,这个决定也是由生产计划和采购人员做出的。选择的标准有:产品需求的速度和市场专家的意见,成本效益原则,工厂的生产能力。如果采购员不能从公司内部的工厂获得满意的价格、有效的运输和质量保证,他就可以自由选择外包商。ZARA公司自己的工厂生产产品时,原材料也尽量从Inditex集团内的厂家购买,其大约40%的布料供应来自于内部。这其中又有50%的布料是未染色的,这样就可以迅速应对夏季颜色变换的潮流。为了能更快印刷和染色,ZARA同样与集团内的其他相关公司密切合作。为了防止对某一个供应商的依赖,同时也鼓励供应商更快的做出反应,ZARA剩余的原材料供应来自于260家供应商,每家供应商的份额最多不超过4%。

  ZARA自己通过CAD裁剪原材料,缝制工作全部交给转包商。转包商通过与Inditex集团下属的企业合作,自己去收集、运输裁剪后的布料。在拉科鲁尼亚附近,大约有500家这样的转包商,他们几乎都专为ZARA公司工作。ZARA公司也密切监督他们的工作流程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对劳动法的遵守以及其他的与生产进度表相关的事宜。转包商把衣服缝制好之后,再送回原来裁剪的工厂,在那里烫平并接受检查。产品最后用塑料袋包装好,贴上相应的标签,然后送到物流中心。在物流中心与拉科鲁尼亚的工厂间都有专门的运输铁路。外包的产品生产出来后,也是直接送到物流中心的。为进一步保证质量,ZARA公司还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检查。

  “掌握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管理

  所有的产品都是通过拉科鲁尼亚的物流中心发送出去的,该中心有5层楼那么高,建筑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 运用非常成熟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大部分是由ZARA 或者Inditex的员工开发出来的。中心的员工有1200人,每周通常运作4天,运送货物的数量依需求而定。通常,订单收到后,8个小时以内就可以装船运走,每个连锁店的订单都会独立地装在各自的箱子里。有趣的是,尽管在2001年6月份的时候,该物流中心的实际利用率大约只有50%,但是10月份的时候,集团宣布将耗资1亿欧元新建一个物流中心,而且ZARA公司的CFO也拒绝从财务角度做出评价。除了在西班牙的总部物流中心,ZARA公司还在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建有三个小型的仓储中心,用来应对南半球在不同季节的需求。

  在2001年的时候,物流中心全年发送了13亿件产品,平均每天为40万件,其中的75%都是发往欧洲的。每年大约有30万种新品推向市场(大约1万种拥有5~6种颜色,5~7个尺码的不同样式)。时装销量占据了ZARA公司产品总量的80%,剩余的为一般的服装。在欧洲,分销商通过卡车把货物从拉科鲁尼亚的物流中心直接运送到ZARA在欧洲的各个连锁店。

  物流中心的运输卡车的依据固定的发车时刻表,不断开往各地(就像公交车一样)。例如,在荷兰的连锁店可以知道发货的卡车是在周四的上午6∶00离开拉科鲁尼亚的物流中心的,同样总部也很容易计算出货轮从中国返回到鹿特丹港口的具体时间。该公司还有两个空运基地,一个在拉科鲁尼亚,另一个大一点的在智利的圣地亚哥。通常,欧洲的连锁店可以在24小时以内收到货物,美国的连锁店需要48小时,日本的在48~72小时之间。ZARA特别强调速度的重要性,正如该公司的一位高级经理说的那样:“对于我们来说,距离不是用千米来衡量的,而是用时间来衡量的”。相对于行业中的小企业来说,ZARA公司是不可思议的:出货正确率达到了98.9%,而出错率不足0.5%。

  “一站式购物”的销售管理

  连锁店通常每周向总部发两次订单,产品也每周更新两次。订单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前下达:西班牙和南部欧洲的连锁店通常是每周三下午3∶00之前,每周六下午6∶00之前,其他地区是每周二下午3∶00之前和周五下午6∶00之前。如果连锁店错过了最晚的时间,那么只有等到下一次了,公司对这个时间限制的管理非常严格,订单必须准时。所有产品在连锁店里的时间不会超过2个星期,公司在每个季节开始的时候只会生产最低数量的产品,这样可以把过度供给的风险控制在最低的水平,一旦出现新的需求,ZARA可以通过其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迅速组织生产。在存货方面,行业的通常做法是,季度末的时候一般会储存下个季度出货量的45%~60%,而ZARA公司的该项指标最大不会超过20%,它的供应链依靠更加精确的预测和更多更即时的市场信息,反应速度比一般的公司要快得多。

  在ZARA的连锁店里如果有产品超过2~3周的时间还没销售出去的话,就会被送到所在国的其他连锁店里,或者送回西班牙。通常,这样的产品数目被控制在总数的10%以下。在实际运作当中,通常只有不合常规的比例数的产品会被送回到西班牙。这样一来,连锁店的产品更新速度相当快,而且有些款式的衣服是不会有第二次进货的,顾客也就会受到刺激从而在现场就做出购买的决定,因为他们知道一旦错过之后就有可能再也买不到了。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ZARA公司每种款式的存货水平都比竞争对手低,并且季节末期的时候需要打折出售的产品也相对地少。而且,即使打折销售,行业的平均水平是6~7折,而ZARA公司却能控制在8.5折以上。

  IT和通信技术使ZARA的供应链速度更快

oobaby 发表于 2007-5-18 13:57:46

ZARA在信息共享和利用方面表现卓越,使得ZARA的供应链拥有惊人的速度,快速收集市场信息、快速决策、控制库存并快速生产、快速配送的运作模式在ZARA得以实现。

  IT和通讯技术是ZARA商业模式的核心

  对ZARA来说,服装款式直接来源于其分布在世界各地品牌专卖店源源不断的电子邮件和电话。从一开始,ZARA就真正做到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及时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反应,而不是去预测一个遥远可能的将来。根据顾客的需求,ZARA的生产、运营管理者和设计师们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将来流行的服装款式会是什么样子,用什么样的布料,大致成本以及售价等等问题,并尽快形成共识。然后,设计师们快速地绘出服装的样式,给出详细的尺寸和准备好技术要求。因为布料和衣服上的小装饰品在ZARA的仓库中是现成的,制成样品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同时因为整个团队都在同一个地方办公,讨论、审核、批准也是同样的快。一旦设计款式得到批准通过,生产指令马上出来,立刻按要求裁剪布料。裁剪是在ZARA自己高度自动化的剪裁设备上完成的。裁剪好的布料被运送到由一些小型工厂组成的制作网络中进行缝合。而这些小工厂几乎都位于加利西亚省或葡萄牙北部,约有400个。ZARA为这些小工厂提供了一系列容易执行的指令,这使得他们能快速地缝好衣服并不断地将缝制好的衣服送到ZARA的成衣和包装部门。
  因此,在其他公司需要几个月时间的工作,ZARA在几天之内就能完成。最后,ZARA高技术含量的分销系统确保各种款式的服装都不会在总部停留太久,服装在分销中心被快速地分捡,装车并送往专卖店,在24~48小时内就能到达专卖店。每一个专卖店每星期收到两次供货,因此生产完成后,服装在最长的运输途中也不会超过一个星期。
  IT系统,使得ZARA独特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更好的实现
  信息和通讯技术是ZARA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核心,IT系统的应用将ZARA的产品设计、生产、配送和销售迅速融为一体,让ZARA的供应链“转”得更快。正是因为在信息应用方面表现卓越,才使得ZARA拥有如此惊人的速度。它的卓越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在新产品设计过程中,密切关注潮流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收集顾客需求的信息并汇总到西班牙总部的信息库中,为设计师设计新款式提供依据,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关于时尚潮流趋势的各种信息每天源源不断地从各个ZARA专卖店进入总部办公室的数据库。设计师们一边核对当天的发货数量和每天的销售数量,一边利用新信息来产生新的想法以及改进现有的服装款式,再与生产、运营团队一起决定,一个具体的款式用什么布料、如何剪裁以及如何定价时,设计师必须首先访问数据库中的实时信息。
  在信息收集过程中,ZARA的信息系统更强调服装信息的标准化,为新产品设计和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对一个典型的服装零售商来讲,不同的或不完全的尺寸规格,不同产品的有效信息通常需要几个星期,才能被添加到它们的产品设计和批准程序中。但是在ZARA的仓库中,产品信息都是通用的、标准化的,这使得ZARA能快速、准确地准备设计,对裁剪给出清晰生产指令。
  在ZARA的供应链上,借助ZARA借助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对产品信息和库存信息进行管理,控制原材料的库存,并为产品设计提供决策信息。卓越的产品信息和库存管理系统,使得ZARA的团队能够管理数以千计的布料,各种规格的装饰品,设计清单和库存商品。ZARA的团队也能通过这个系统提供的信息,以现存的库存来设计一款服装,而不必去订购原料再等待它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ZARA信息系统对分销过程中的物流配送进行跟踪管理。ZARA的分销设施非常先进,运行时需要的人数非常少。大约20公里的地下传送带将商品从ZARA的工厂运到位于西班牙ZARA总部的货物配送中心。为了确保每一笔订单准时到达它的目的地,ZARA没有采取浪费时间的人工分检方法而是借用了光学读取工具,这种工具每小时能挑选并分捡超过60000件的衣服。在ZARA总部还设有双车道的高速公路直通配送中心。由于其高快速、高效的运作,这个货物配送中心实际上只是一个服装的周转地,而不是仓库。
  IT与业务的有效结合是ZARA公司IT应用卓越的关键
  ZARA信息技术应用为什么能够成功呢?研究认为,ZARA的IT应用卓越的表现是IT与业务有效结合的产物。ZARA的IT基础架构不是一年两年就建好的,我们现在看到的ZARA的IT应用成果是多年来ZARA不断投资建设的组合的结果,是一个功能领域一个功能领域逐渐完善的效果,是IT系统与业务流程有效结合的成功表现。也就是说,这些卓越成果的取得是业务需求与IT有效结合、积累的产物。正如我们所看到的,ZARA的盈利能力是随着信息系统支撑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的不同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如图4)。
  以门店管理为例,ZARA将IT系统部署到每个门店去,每个店自己有自己的货单,但法国店的货单就和意大利店的不一样。这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做法。而门店经理则负责查看店中的货品销售情况,然后根据下一周的需求向总部订货。总部通过互联网把这些信息汇总,发给西班牙的工厂,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和发货。门店经理自己决定应该进什么货;ZARA对门店经理的考核,则是看该店的销售有没有上升,如果出现货品积压,那么就由门店经理为这些库存买单。ZARA使用IT对其组织形态、业务流程进行了设计,并且效果卓著:所有的技术人员完全是业务部门的口气,所有的业务人员就像技术部门那样言谈。
  总的来说, ZARA公司应用IT来支撑全程供应链管理模式成功的关键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1)IT只能协助人做判断,不能取代人。不是计算机在做决定,是由ZARA的店经理在决定订什么货。计算机协助他们处理信息,而不能提供任何建议,甚至做任何决定。
  (2)信息化要标准化和阶段化,并且有焦点。公司的IT原则应该:“对你必须做的,做最多;对你可以做的,做最少。”例如,店面必须要能够储存业绩数据,并且传回总部。因此,一套POS系统,并且能够回传总部,就是很重要的功能。除此之外,必须抗拒想扩充其他功能的诱惑。
  (3)技术方案要从内部开始。应该是企业的目标决定IT的运用,而不是让公司被IT带着走。不是由信息部门,来建议公司应该买什么,哪些东西会对公司有什么好处,而是信息人员和直线主管一起讨论,了解公司需要什么,再看看市场上有哪些解决方案,可以协助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道理看起来好像很浅显,但很多公司的做法却恰恰相反,由外界所谓IT专家,来告诉公司必须要有什么。
  (4)流程优化才是重点。虽然ZARA卖的是不断改变的产品,但事业运作非常简单:每天传送销售数据、订货、一周两次运送等。有些地方很有弹性,但有些不能改变,例如店经理可以决定要订什么,但是绝对不能更改价格。
  (5)业务流程必须与IT有效结合。ZARA的店经理讲话的感觉很像IT人员,而IT人员却像营业人员一般。大家都同意IT很重要,但也都认为必须以流程为焦点,并且应该采用由内而外的角度思考。

oobaby 发表于 2007-5-18 13:58:18

ZARA极速供应链之“下订单”
邓博士:ZARA追求供应链快速反应,每周下单2次,接到订单能够10-14天周期内完成。国内某企业目前有60%(估计值)补单量,他们没有补单周期,代理商分公司随时可以下订单。这样比按照节拍固定下单时间不是更好吗?对于ZARA这种追求供应链速度的企业,为什么不立即下单,非要等到周一周五才下单。例如周二有需求,及时下单,那就能够节约3天时间,为什么不及时下单呢?

  葛星:这有几个方面的因素要考虑,关键是企业运作的节奏和成本因素。

  1. 关于ZARA的极速供应链,这个是相对的概念。所以,对于每年要销售2亿件衣服,每年25个产品季的ZARA来说,共同的节奏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是随订随补的话,业务管理就会更复杂,对企业运作管理的要求就更高,那么相应的成本也就会更高,出错的概率也就更高;我想,ZARA所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随订随补,那时候,ZARA就可能有365个产品季/年,或者182个产品季/年了。

  2. ZARA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企业,这也似乎能推断出这家企业运作的风格,求稳。这个稳就是节奏。为了节奏,ZARA是不惜重金的。

  3.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ZARA的全球调配系统,将补货时间固定,有利于产品在各地的专卖店之间调配,减少库存;

  4. ZARA虽然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和慷慨,但是对运作成本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固定的订货,有利于合并订单,批量裁剪,批量分配到外协工厂。在地下200公里的传送带的成本是很高的。当然,成品物流的成本也要讲究批量最优。

  5. 还有就是配合营销策略:人为的缺货。定期补货,可以让消费者牢牢的记住,一周内哪两天去ZARA专卖店能买到新款。
邓博士:我的分析和猜测是这样的:折价企业随时都可以下单,表面上比ZARA更快,实际上未必。这家企业的每天下单,并不表示反应快。他们的下单内容是;

  今天订A:1000双;明天订B:200双;后天订C:300双;

  每次所订的A,可能不是一个"节拍周期"的销量,可能是未来20天的销量;这次订了A,这个季可能不会再订A。这就是风险。

  ZARA的按照节拍下单:一定不会超过一个节拍的量,比如周一下的订单肯定是一个节拍的的预计销量,

  周一订A50双,B20双,周五订A60双,B0双,C30双,下周一订A50双;B20双,C20双;

  这种订货方式风险很小。

快速反应体现在少量订货,高频率订货;而不仅仅是下单的时间次数。当然,葛星提到节拍有利于配合,比如有利于调配,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这个企业的这种下单方式还有另外一层更为严重的问题:比如:今日下单A1000双,生产线生产A,这个A大部分是未来的销量,短期内只需要50双,却要用生产线去生产1000双,占用了生产线资源;使得市场急需生产的B没有资源生产,给终端的感觉是供应紧张,产能紧张,可能导致终端先订货,提前批量订货(供应链的需求变异了,很危险)。ZARA按照节拍多次小批量下单,生产线只生产当前急需的(3天的),不会给终端造成产能紧张的感觉。高频率下单,意味着把生产批量尽量切分,物流当然也要切分,绝对不是合并订单,合并运输。你在这里理解反了,追求经济的批量只会对供应链带来损失,而不是经济。

  这家企业的这种下单方式,"人为"造成缺货,给人的另外一个感觉是产能不够,于是要么提前生产,要么扩充产能。在需求下降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库存积压,或者产能大量闲置,企业出现巨大亏损,严重的只有等死。这是很多中国企业的生动写照。

  葛星:邓博士,有几个信息你再确认一下:这家企业现在是不是随订随补的问题,他们经理好像已经下过一份文件,是要求分公司、办事处每周下两次订单的,好像是星期一和星期四,具体的时间你可以问问这个经理;

  邓博士:和计划部的人交流,看了他们的订单和派单数据,某个款式,订货会各个办事处的订单平均是4件货,补单平均每个办事处是2.5件货。 当然,也有很多是1件,或者半件的补货。这家企业现在能够实现每天下单。他们提到过每周下单问题:这需要终端人员以及各个环节运作思维转变,只是没有运作起来。

  葛星:同样是下订单,其背后的目的和原因是不同的:

  1. 对于这家企业而言,下订单更多的是指畅销品的补货订单,简称补单,其目的是:专卖店、办事处、分公司、营销公司调配部为了防止缺货而做的预测性的下订单。这就有一个很危险的、极容易产生预测放大形成库存的结果:专卖店是店长根据经验和实际需要预测一个数,将订单数量上交给办事处,办事处根据各个专卖店的统计数据,再加上一些预测,上报给分公司,分公司同样要做统计,做预测,到了营销总部的调配部,再做一次统计、预测。经过多次的统计、预测、统计、预测之后形成的就是调配部下给生产公司和采购公司的补货订单。注意了,这些都是预测性质的补货订单,是为了防止因缺货而造成各个利益考核体下的订单,也就是罪恶的库存产生的根源。因为,按统计数据显示,预测的时间缩短50%,其预测的准确率将增加50%。这就是为什么要缩短预测期的原因。

  2. 而对于ZARA而言,下订单是新品的订单,不是畅销品的补货订单。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的,是面向消费者,而不是专卖店的。其信息系统支持星型的订单下达和汇总模式,而不是金字塔型的汇总模式,加上预测的时间短,准确率高,库存压力小。

  邓博士:你提到问题是根本,办事处是汇总的,不是经销商或者终端直接下单。从国内某企业现实的运作来看,合并是必要的。

oobaby 发表于 2007-5-18 13:59:27

Zara研究1:供应链各环节中的IT应用价值
多年的常规如何就被ZARA一举打破?每家ZARA店面就是一个流行情报侦测员。每销售一件商品,他们就将消费者身份、商品特征打入联机计算机。位于西班牙的ZARA总部收到信息,经过分析,决定如何设计下一批款式、采购哪些织品原料、多少生产数量,以及每家店不同的送货物种。也就是说,ZARA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与IT应用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将ZARA服装的设计、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以及门店销售四个环节融为一体,共同更好地支撑品牌"买得起的快速时尚"的特性。如图1所示。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ZARA专题(2 3页有详细橱窗图片)冲击10000点击率 12页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