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积分充值 签到 APP下载 快捷导航
穿针引线服装论坛»社区 服装应用 服装历史 西洋早期服装史——古罗马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西洋服装史] 西洋早期服装史——古罗马

    [复制链接]
查看: 68100|回复: 105
2020-2-22 01: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33

主题

488

回帖

28

听众

小学三年级

型人

Rank: 9Rank: 9Rank: 9

引线币
989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4-26
在线时间
184 小时
积分
521
威望
0
发表于 2009-10-6 23:06:3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东莞
接下来是古罗马!它承接了古希腊的艺术,接下来的拜占庭就是它的下一代!~~~
古罗马
(前1000~5世纪)
自然
地理位置:
   古罗马发祥于狭长的三面环海的一个靴形半岛——意大利半岛,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东部多山,适于畜牧,西部有肥沃的平原,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但未形成完全阻挡的形势。但意大利半岛较少良港,因此其航海事业远不如古希腊发达。自屋大维时代起(公元前27年)后200年间,帝国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统治,奴隶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达到极盛期。在这个时期,罗马继续向外扩张,版图达到最大规模。古埃及、古西亚的一部分、古希腊等古代文明发祥地尽归罗马帝国的疆域。

气候和物产:
意大利半岛,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东部多山,适于畜牧,西部有肥沃平原,宜于种植橄榄、葡萄等水果和农作物。罗马极盛期,埃及和北非一带的农产品,高卢、西班牙生产的葡萄、橄榄和金、银、铁,小亚细亚的纺织品,玻璃制品、紫红色染料等都流入罗马,共同促进罗马帝国经济的繁荣。

人文
罗马年历表:
以政治形态的变迁来进行时代的划分:
公元5世纪前——“王政时期”以前;
公元前510~509年——王政结束,建立奴隶制共和国,共和制国家成立;
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世纪——进入帝政时代,凯撒成了罗马的终身皇帝;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元首制,共和国瓦解,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公元3世纪——建立君主制,皇帝权利加强,统治中心东移至帝国东部的拜占庭;
公元395年——帝国分裂成东西部分;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结束。

时间历程:
据考古发掘,意大利半岛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居民,当时人们居住在洞穴,使用石斧、石刀等粗制工具。大约从公元5000年左右起过渡到新石器时代,居民已经学会筑屋和制陶。公元3000年代,半道上的原住民过着畜牧业的生活。公元2000年代初,一批印欧语系的部落从北方越过阿尔卑斯山陆续进入半岛。其中拉丁人的一支定居在中部的拉丁平原,发展起农业生产,建立起一些城市,罗马城就是其中主要的城市之一。在进入半岛的部落当中,伊特鲁利亚人(Etrusco也译作“伊达拉里亚人”)是比较重要的一支。据说他们的原住地在小亚细亚,可能他们是从吕底亚出发,至少在公元1000年代就到了意大利,他们像古希腊人那样创建了许多城邦国家,约在公元76世纪,进入强盛期,其势力范围北达波河流域,南至坎巴尼亚。罗马“王政”时代的后期便处于伊特鲁利亚的统治之下。这时的伊特鲁利亚于地中海东部的希腊、西部的迦太基角逐争衡形成鼎立之势。公元6世纪末,伊特鲁逐渐衰落,最后为罗马所并。古罗马是以其政治形态的变迁来进行时代的划分:
王政时期”——这时古罗马从原始公社制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被伊特鲁人统治);
公元510~509年,王政结束,建立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400年前后,罗马已在意大利中部居于领导地位;
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地区的一大强国。后来通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等多次侵略战争,整蛊了北非的迦太基、西部的西办法和东部的马其顿,希腊等地区。
公元27,奥古斯都·屋大维(Gaius Octavius,罗马皇帝。奥古斯都,Augustus是“神圣的”、“至尊的”意思)建立了元首制,共和国瓦解,罗马进入帝国时代。自屋大维时代起大约200年间,罗马帝国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统治,奴隶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达到极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罗马帝国继续向外扩张,版图达到最大规模:在亚洲包括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直到西奈半岛一带;在非洲直抵北非西部;在欧洲深入不列颠和多瑙河以北的达西亚等地。地中海成了罗马的内湖。古埃及、古西亚的一部分、古希腊等古代文明发祥地尽归罗马帝国的疆域。帝国水陆交通便利,对外交流频繁,中国的丝绸经丝绸之路辗转传入罗马,成为上流社会的珍品。
公元3世纪,奴隶制进入危机时期(罗马帝国统治阶级日趋腐化、穷奢极欲的生活,相比之下,广大的奴隶和劳动人民却在贫困和死亡线上挣扎,随着奴隶于奴隶主阶级矛盾的激化),作为封建因素的隶农制不断发展。自戴克里先(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公元243~313年)建立君主制,到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nus,公元280~337年)在位时,皇帝权利加强,统治中心东移至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
公元395,随着奴隶制危机的加深和反抗运动的广泛展开,罗马皇帝狄奥多西(Theodosius,公元346~395年)死后,帝国分裂成东西部分。
西罗马帝国日趋衰落,终于在公元476因奴隶起义和来自北方的“蛮族”——日耳曼的入侵而灭亡
东罗马帝国,也就是后来的“拜占庭帝国”,则在整个中世纪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延续到1453

33

主题

488

回帖

28

听众

小学三年级

型人

Rank: 9Rank: 9Rank: 9

引线币
989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4-26
在线时间
184 小时
积分
521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23:07:1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东莞
民族:
公元3000年代,意大利半岛上的原住居民过着畜牧业的生活。公元前2000年代初,一批印欧语系的部落从北方越过阿尔卑斯山陆续进入半岛。意大利半岛内逐渐地集聚了众多的部落。其中拉丁人的一支定居在中部的拉丁平原,发展起农业生产,建立起一些城市,罗马城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他们很早就和希腊通商,并从希腊人那里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他们借用了希腊字母,学习了希腊战术和绘画、雕刻等艺术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意大利本土文化。从公元前9世纪开始,一些希腊人渡海来到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建立了许多殖民点,把更多的希腊文化融入意大利本土文化中(从文化形态上看,希腊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典美,而罗马人只不过是对希腊文化的承袭。但是罗马人却发展了这种文化,取得了希腊所不曾有的成就。如果说希腊的服装文化特性是“艺术性和多样性”,那么罗马的服装文化特征则可以说是“社会性和统一性”,两者具有同样的价值)。
在进入半岛的部落当中,伊特鲁利亚人Etrusco也译作“伊达拉里亚人”)是比较重要的一支。据说他们原住地在小亚细亚,可能他们是从吕底亚出发,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代就到意大利。伊特鲁地区(今托斯坎纳)是一篇被茂密的树林遮蔽着的土地,住民是一些和平的农民,他们已拥有灌溉和排水设备,制陶和冶金技术也相当发达。他们的居住环境十分合理,拥有造型完美的家具,他们能歌善舞,擅长演奏长笛和小号。遗留的坟墓壁画中详细地描绘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其独特的金工技术对后来金工技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们也像古希腊人那样创建了许多城邦国家,约在公元前76世纪,进入强盛期,其势力范围北达波河流域,南至坎巴尼亚。罗马“王政”时代的后期便处于伊特鲁利亚的统治之下。这时的伊特鲁利亚于地中海东部的希腊、西部的迦太基角逐争衡形成鼎立之势。公元前6世纪末,伊特鲁逐渐衰落,最后为罗马所并。伊特鲁利亚文化及其独特,造型样式也十分复杂,无与类比的写实主义,对人体的准确刻画,初期是近东风格的,后来演变成希腊风格,这些对后来的罗马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建筑上,通过穹窿显示出独特的才能,成为罗马文化的先驱者,在工艺以及服装文化方面,也显示出近东风格和希腊风格。其文化最初受东方影响,后受希腊影响。他们逐渐向北扩张到阿尔卑斯山南麓,向南扩张到拉丁平原及其以南的坎佩尼亚,其独特的文化对罗马早期文化有较大影响

宗教:
罗马宗教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基督教。如果撇开基督教,那么不仅无法真正理解罗马及其以后的服装文化,而且也无法弄懂西方文化的本质。可以说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血液。但罗马人并不是一开始就信奉基督教的。在历史上曾经普及过以下三种宗教,其变迁过程强烈地反映出当时的民情和社会背景:
第一期
希腊的自然宗教时代——共和制中期为止
第二期
东方密教时代——到共和制末期、帝政初期为止
皇帝崇拜时代——帝政中期
第三期
基督教时代——帝政中期以后
在第一期,罗马的自然宗教要比希腊的更加现实化,更加人性化,留存后世的神像大多是罗马时代雕刻的。
第二期,由于罗马向东方扩张,那些军人或商人从东方带回了密教,共和制末期以后,罗马社会的不安定使这种来自东方的宗教得以普及。这种密仪宗教,总的来讲是通过洗礼、断食、禁欲、鞭打、毁损等方式来净化人类那么多罪的肉体,从而呼唤其内在的灵魂与神之灵结合,以求与神共同永生。其代表的有埃及的爱西斯神宗教(Isis,司生育繁殖的女神),波斯的密斯拉信仰(Mithra,波斯锁罗亚斯德教的太阳神)。这些宗教与第一期那种崇尚现实的愉悦的宗教正好相反,是否定肉体,祈求拯救灵魂的宗教,这一点与后来的基督教相似,成了基督教参透的突破口。接着的皇帝崇拜虽不能说是一种宗教,但是与密教一起从东方学来的,即把皇帝作为现实的神(天子)来崇拜,这使混乱的人心得以集中和统一是一种政治手段。
第三期的基督教是罗马社会的广大下层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绝望而从宗教上寻求出路的结果。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给下层人民带了了巨大的灾难,自公元前2世纪以来,下层人民就不断反抗,但都惨遭镇压,公元1世纪在散居于小亚细亚等地的犹太人当中流行一种宣扬“救世主”(弥赛亚)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出现许多传教的“先知”,基督教就是从这种新的教派中形成的。早期的基督教所宣扬的主要是天国思想,反对罗马的暴虐统治,主张社会平等,早期的教徒多是奴隶和贫苦农民,他们信仰上帝,相信耶稣基督作为上帝的儿子来拯救苦难的人类,但他们又主张今生要忍耐顺服,把希望寄予来世。这种反对罗马统治,不信奉罗马旧神,不崇拜皇帝的宗教遭到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从公元前2世纪后半叶起,随着一些中等阶层的有产居民的加入并在教会中逐渐取得领导地位,早期基督教那种平等博爱、同舟共济、敌视富人、反对罗马的精神逐渐消失,而劝人服从、爱仇如己、希冀来世的教义则被提到主要地位,甚至宣扬既要服从善良的主人,也要服从严厉的主人,“把王国给国王,把天国给上帝”等主张,其主导势力已经演变为富有者和奴隶主,这使基督教得以迅速发展,而得到了罗马统治者的认可和利用。公元313君士坦丁堡大帝接受了这种信仰,颁布米兰勒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公元392年狄奥多西大帝把其定为国教,基督教成了统治者的工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88

回帖

28

听众

小学三年级

型人

Rank: 9Rank: 9Rank: 9

引线币
989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4-26
在线时间
184 小时
积分
521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23:08:0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东莞
社会生活:罗马的服装文化如果离开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就很难理解)
继承了希腊文化的罗马,其城市和社会在外表上与希腊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但本质上,希腊顽固的坚持本国的市民权只有本城邦的人才能拥有,其他城邦无法获取的保守政策,这限制了希腊城邦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而罗马则较为宽容,被征服的民族各阶层也可获得市民权,这是其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很快发展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在这一点上两者区别很大。罗马的市民在进入帝政之前,皇帝也是一个市民,到共和制末期,皇帝也还不是一个绝对的君主。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还是有许多社会阶层存在,有阶级差别和特权的存在,不断进行着政治争斗。
初期的罗马社会是由拉丁人、伊特路亚人的贵族和平民组成的。贵族拥有广阔的土地,其中有实力的300人成为议员,组成元老院,从这些议员当中选出2名作为执政官来执行国家政务,非常时期这两个人当中的一个人成为独裁执政官,拥有绝对权力。平民多是小自耕农,最初连市民权都没有,也不能做地方官,甚至不能随便互相通婚。公元前5世纪以后,随着罗马的发展,平民的力量逐渐扩大,其中一部分人因工商业发达,经济实力增强,有些人已经可以与贵族抗衡,公元前3世纪,通过斗争,终于获得了与贵族平等的权利,还行成了护民官制度
平民下面有隶,这些奴隶是由被征服者(战俘)和没落的农民构成的,他们的社会待遇远比希腊的悲惨,违反规定的就会像牲畜一样遭到无情的鞭打,女性会被剥光衣服自由买卖。布匿战役后,处于共和制末期的罗马,由于其军队是由自有市民构成的,长期的对外征战,使这些自有市民的土地荒芜了,负债增加,中小自耕农没落了,土地被贵族们所有,其结果促使奴隶制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商业的发展,新的富商骑士阶级出现,大贵族与骑士结盟,使政治恶化,国民成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牺牲品,生活在极端困苦之中。罗马市民醉心于希腊化的风潮,逐渐抛弃过去刚健勇敢的传统,沉迷于奢侈享乐之中。第二次社会变革终于来临,经过几度改革,罗马对外威力高涨,内部的社会秩序也有所恢复,但独裁的倾向越来越强,共和制终于崩溃,到公元1世纪进入帝政时代,凯撒(Julius Casesar,公元前100~44年)成了罗马的终身皇帝。
帝政时代是罗马的最盛期,是古代世界的一个庞大帝国,拉丁文化到处传播,到处建设罗马式的城市和道路。但当时的政策主要是对外的、消极的,这是罗马社会的物质基础——奴隶的补给发生困难,奴隶制度出现弊端,原来自由的小自耕农被农奴化,同时工商业者、军人、官吏的职业也世袭化,这种政策是罗马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商业、交通萎缩,土地贵族和一部分市民离开城市,回到自己的土地上豢养武装,逐渐变成当地的领主,形成封建割据,出现了中世纪的封建主义倾向
另一方面,日耳曼的势力逐渐扩大,在帝政末期,日耳曼人已占罗马军队的一大半,替罗马帝国防守着边境,其中功勋卓著这甚至享受到贵族和执行官的待遇,如日耳曼武士身的奥多亚塞(Odoacer,公园433~493)和斯提利科(Stilicho,公元365~408)就曾做到罗马军队的统帅。
与希腊一样,罗马市中心也有广场,广场的周围是漂亮的剧院、浴场、宫殿和凯旋门等公共建筑物,附近的山丘上有祭祀诸神的神殿。罗马人天生有工程学的才能,其建筑规模之大,远非希腊人所能比拟。虽然在帝政之后,也出现像希腊那样的大理石建筑,但罗马的建筑大多是用砖和水泥建造的,也使用粗糙的石料。那圆拱型构造使建筑具有无限大的可能性。留存至今的遗迹几乎都是奥古斯都之后的建筑,其中具有举世闻名的圆形露天剧场(kolosseum,斗兽场)和卡拉卡拉浴场(Thermae Caracalla)。圆形露天剧场直径188~156米,四层高,十分宏伟。罗马最盛期,其公共浴场多达上千个。其中最大的要数卡拉卡拉大浴场,这个大浴场可容纳1600人同时入浴,浴场内设备齐全,宏伟的大理石柱支撑着天井,地面用彩色大理石评出优美的图案,墙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到处都摆着雕像,像宫殿一样壮观,浴场兼游泳馆、娱乐室和图书馆于一身,是一种休养中心,市民们可以随意利用。
罗马人喜好观看斗兽,孩童之间也常常以斗鸡来取乐,大人们除了观剧就是到斗兽场去观看斗兽。斗兽有动物与动物之间,也有人与动物斗的,还有人与人互相拼杀的,这里透着奴隶制时代的残暴与血腥。罗马的奴隶们不仅从事农耕、家务劳动和裁缝工作,而且从事木工、泥瓦工、制鞋、洗衣等所有工作,他们是罗马经济的原动力。而富裕的罗马市民则过着悠闲奢侈的生活,1748年发掘的被公元79年的火山湮没的庞贝古城为我们原封不动的再现了古罗马市民的住宅和日常生活。
强大的父权统治着每个罗马家庭。古罗马的政治家、演说家、第一位重要的拉丁文作家加图(Catu,公元前234~149年)对此有如下描述:“丈夫可以休妻,其权力是无限的,可以为所欲为。妻子犯了错,要遭到丈夫的惩罚,如果喝酒将被处刑,若与人通奸,立斩无赦。”男子拥有所有的财产,女性必须一切服从丈夫。尽管如此,也还是比希腊宽松,女性可以随便外出,富裕家庭的女孩子到7岁也允许去学校念书,尽管只有短短几年。男孩子学习的时间要比女孩子长,学习的课程主要是文学和数学。他们用削尖的木棒在涂蜡的板上写字,这种木棒一头尖一头圆,圆头可用来当橡皮擦使,大人们书写使用羊皮纸和墨水。
据记载,罗马人的婚礼大体如下:“举行婚礼时,新娘把头发盘在深红色的发网中,身穿叫做”丘尼卡·莱克塔”(tunic recta)的衣服,这种衣服没有边饰,在腰部系着有双层结的毛织物带子。在这件衣服外面披着一件藏红花色的“帕拉”(palla,相当于希腊的希玛纯),脚上穿着同样颜色的凉鞋,脖子上带着金项链。头发被用细带儿分别绑在六个发垫上。在其上面戴着浓艳的橘黄色头纱,这种头纱叫做“夫拉姆梅吾姆”(flammeum)。在凯撒大帝和奥古斯都大帝时代,头纱顶上还要戴上用马郁兰等植物编成的花冠,后来演变成用橘子花编的花冠。新娘打扮就绪后,被众人围在中间,新浪及其家人把新娘迎娶到附近的神殿或自家的神龛前,那里供奉着猪、牧羊、牧牛等祭品。新娘离开娘家是,父母要把他从炉灶边拉开,这是一种离别仪式。然后迎亲队伍带回夫家。新娘走在手持松明子的迎亲队伍的前面,人们一路唱着宗教的赞歌,一到新郎家门前,婆家就为新娘端出火和水,水象征着家神,水表示清纯。接着,新郎把新娘抱进家门,这种仪式保留着原始的抢婚痕迹。随后,新娘被带到炉灶前,那里挂着祖先的像,点着圣火,两位新人在这里献上祭品,向祖先祈福。最后是分食仪式,即在神龛前分食一些用小麦粉做的点心,这是夫妻结合的象征。婚礼结束后,婚宴开始。在饮食方面,罗马人与希腊人差不多,这势必希腊人更加奢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88

回帖

28

听众

小学三年级

型人

Rank: 9Rank: 9Rank: 9

引线币
989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4-26
在线时间
184 小时
积分
521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23:12:1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东莞
服装款式:托加
罗马服装文化到后来与日耳曼服装文化交融,主要用于宗教仪式,而日常负责逐渐被日耳曼服装取代,形成今天西方的服装文化。
罗马服装与当时的大帝国相适应,表现出一种尊严,托加就是其典型的代表,可以说在历史上还不曾有过如此大型的衣服。罗马任务是过去东方(西亚)和初期希腊的那种纤细的技巧和感觉,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所有的装饰、纹样都消失在那复杂的襞褶当中,色彩单纯,边饰强烈。他们用服装来表征人的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衣服发挥着制服的作用,在古代世界,罗马人最先明确的在服装上表现出阶级差别。
罗马服装初期以特鲁利亚服装为基础,后来有吸收希腊服装文化。除托加外,到公元前100年为止,罗马服装还很难与同时代的希腊服装区分。在罗马的共和制初期(公元前4~5世纪),与同时代的希腊一样,服装都非常单纯,但衣服的构成略有不同,希腊的希顿无论是多利亚式还是爱奥尼亚式,袖子都是两片布在上方合在一起,即开口朝上,而罗马的丘尼卡(tunica)和斯托拉(stola)则都只是在腋下缝合的。另外,初期的丘尼卡的袖子受伊特鲁利亚的影响,长度与亚述时的衣长相当,但衣身比较宽松,不像亚述的衣服那样紧窄。
公元前100年以后的罗马服装(希腊服装也同样)逐渐显示出东方和西欧的影响,古典的多莱普(垂褶)逐渐被去掉。向合体化方向演变。因此垂褶的线条减少,纹样、装饰边的丰富和强烈。帝政初期变化不大,托加作为官服一直到公元100年前后仍维持着高贵和尊严,但后来就逐渐消失。丘尼卡变成达尔马提卡,以身边的长而宽敞、优雅。

伊特鲁利亚人:
伊特鲁利亚服装对于后来的罗马服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总的来讲,他们的服装介于希腊服装和罗马服装之间,陶器和青铜器所显示的雕像当中,可以看出希腊古风时期的影响,而在有些壁画中却显示着很强的东方因素。可见伊特鲁利亚人可能是世界主义者对各种文化随心所欲的吸收和学习。比如尖头鞋、帽子、大胆的滚边装饰等就是从小亚细亚学来的,女性穿的常常的紧身丘尼克以及螺旋状的装饰也早在巴比伦和亚述时代就见过。伊特鲁利亚人还是在当时世界上最优秀是的金银手工匠,那巧妙地金银手工艺的项链、耳环、饰针等都向人们诉说着他们曾拥有的高超技艺,这也是得益于东方。所用的布料可能大部分是由商人们从东方运来的,他们自己也能生产时分精巧的织物。在出土的遗物当中有许多豪华的织物,这些织物全都织有金线,这足以说明当时伊特鲁利亚人的制造水平。
至于伊特鲁利亚人的服装中所显示的希腊古风时期的要素,是因为他们的原籍是小亚细亚的腓尼基,而腓尼基当时与希腊交往密切,那里曾是希腊一些城邦(如爱奥尼亚)的殖民地,因此,在伊特鲁利亚发现爱奥尼亚式的装束一点也不奇怪。他们的遗物中还显示出爱琴文明那轻快的节奏,这些潜在的素质原封不动的被他们一直到意大利半岛的北部而开花结果。
最有价值的资料是那些墓壁画,他们像装饰自己的家一样装饰坟墓,他们用优美的色彩、明快的线条描绘着日常生活的各种场面。他们也像古埃及人和克里特人一样,用黄色或白色来表现女性**的肌肤,用红色或米色来表现男子的肌肤
服装款式:
丘尼克:男子穿的丘尼克像克里特末期的男装一样短,在领口、袖口和下摆处多装饰着编带边饰。上年纪的人里面穿着有绉褶的希顿,外面罩着一件长丘尼克。女性穿的丘尼克较长,而且较为紧身,领口在后面有开衩,肩缝和腋下的侧缝处有编带边饰,有的衣服通身都有刺绣有花纹。
泰本纳(tebenna):这是一种披肩或斗篷,是伊特鲁利亚人喜用的盛装,类似希腊的迪普洛依斯(diplois),半圆形,大小和穿法各种各样,比如年轻人穿时就像披肩一样披在肩上,或在前面,,或在肩上系结固定。也有的类似希腊的克拉米斯(Chlamys),往往在布边有滚边装饰或装有铅锤。后来这种斗篷发展成为罗马的斗篷“帕鲁达门托姆”(Paludamentum)。
菲莱特(Fillet,细长的带状布片):这是把泰本纳做成带状的饰物。
斗篷(外衣):类似希腊的希玛纯,一般用色较暗,表面装饰有不规则的纹样,还有边饰和铅锤。

形象:
鞋:皮条编的凉鞋半长靴,很多是尖头鞋,有十分精巧的边饰。这些尖头鞋称作“卡尔凯·莱旁迪”(calcei repandi,鞋尖翻卷上来的意思),在希腊和罗马也用这种鞋。
头饰:男子头发很短,女性头发很长。头上戴着缎带或花冠。帽子有希腊的宽檐帽“派塔索斯”(Pelasus),还有叫做“阿派克斯”(apex)尖角帽子和“嘎莱瑞吾斯”(galerius)的皮革制的圆锥形帽子(这种帽子原来是东方的帽子)。女性也有类似的圆锥形帽子,叫做“托托鲁斯”(tutulus)。

罗马:托加
罗马几乎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了希腊的服装文化,因此,可分为内衣和外衣两种,形式和种类也与希腊没太大区别。但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本质上的不同:其一,在服装的形式和发展过程上方向完全相反;其二,罗马服装具有更加明确的性别意识。
希腊服装发展的过程是把东方的华丽和多样性向单纯和优美方向升华,而罗马服装的发展演变过程则是从已经具备的单纯和朴素出发,朝着一种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即朝着表现其崇高、威严和壮丽的方向发展。罗马人的性格和嗜好,充分表现在那宽阔的托加及其襞褶量的增减和调整方面。
关于服装上的性别意识,虽然在希腊也已存在,但两性的服装很接近,具有平行发展的性质。而在古罗马,这种性别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明确的被对立化,到后来连两性复壮的名称也完全独立。如希腊的外衣——希玛纯是男女都穿的,而罗马的外衣——托加,则是男性的外衣,而且除了托加,男性的外衣还有拉凯鲁纳(lacerna)、萨姆(sagun)、帕鲁达门托姆(paludamentum)、帕留姆(pallium)、派奴拉(paenula)等。而女性的外衣只有帕拉(palla)。希腊男女均用的内衣是希顿,而罗马男子的内衣是丘尼卡和达尔马提卡,女子的内衣叫“斯托拉“(Stol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88

回帖

28

听众

小学三年级

型人

Rank: 9Rank: 9Rank: 9

引线币
989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4-26
在线时间
184 小时
积分
521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23:14:3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东莞
男子服装:
外衣:
(一)托加:
托加是罗马服装中最有代表性的衣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他作为罗马的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Roma Togata“,意思是”穿托加的罗马“,这也是世人为了区别罗马人而使用的名言。因此,与其说托加只是一种衣服造型和穿着方式的名称,还不如说是表示罗马人的伟大和作为世界的统治着的代名词。至于这个托加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有人认为托加是对伊特鲁利亚人的衣服的继承,也有人认为是对希腊的希玛纯的继承和发展。前者即所谓的北方说,后者则是所谓的南方说。(但是必须看到罗马人自身直接接受希腊影响是在其共和制后期想地中海发展的时期,在这之前,他们对希腊的文化还有几分排他和抵制,具有质朴的罗马农民的性格。从这一点看,南方说未必站得住脚。另外,在其建国时代就已经穿上托加,伊特鲁利亚人就已经穿用了泰本纳等斗篷,这种斗篷可说是托加的原型。当初,伊特鲁利亚人与罗马人交往甚密,这可能是形成托加的基础,从这一点看,北方说较为可靠。而按照伊特鲁利亚人的原籍是小亚细亚的说法,泰本纳和希腊的古风时期的迪普洛依斯几乎同出一辙。因此如果说北方说是正确的话,那么这有从根本上把北方说**了。)
不管怎么说,当罗马人走出其传说时代,无论男女都开始穿用这种单纯的托加。其形状很类似同时代希腊的希玛纯,一部分人认为托加是把对折的两个角抹圆了的一种斗篷,类似希腊的迪普洛依斯。在王政时代的大约250年间,男女两性均穿这种托加,到共和制时代的前期,女性流行穿用斯托拉和帕拉,于是放弃了托加。只有那些行为不检点的女性,作为惩罚会被剥夺穿用斯托拉的权利。公元5世纪的托加为椭圆形,长轴约15英尺(约4.57m),短轴约6英尺(约1.83m),圆形的布边有滚边装饰。这使得托加是直接穿在罗印·克罗斯外面的单衣,这种穿法大约持续到公元前300年前后。由于丘尼克的起用,托加逐渐变成了外衣穿在丘尼克之外,形成重叠托加的材料一直是毛织物,这是罗马的男性公民的身份证,无论干什么都要穿托加,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异邦人是没有资格传托加的。
从公元3世纪起,托加逐渐开始衰落,到帝政时代,托加已经成为一种仪礼服,造型也大大缩小,到公元100年前后,已经变得很窄了,到拜占庭时代就变成一条长带子了。一般所说的托加,引用的是最大型的,特别是帝政初期(尼禄暴政之前),皇帝用的大型托加(Largt Toga)。这种大型的托加披裹在身上时产生的皱褶十分复杂,一般较难分辨其穿法,其实穿法很简单:先把这块长约身长的3倍的椭圆形布以其长轴为中心对折,然后,把对折后直线的一边作为内侧,把全长的1/3放在体前,其余的2/3经左肩披向身后,再把身后的布松松的穿过右腋下绕后到前面来,接着把这绕回来的布披搭在左肩上使其剩余部分垂在身后,最后,在左胸前把最初垂在前面的部分拉出来一些,形成突出来的衣褶。
托加着装后产生的垂褶,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名称,其中在左胸前从左肩垂到腰线的衣褶叫做“翁宝”(umbo,意思是“突出来的部分”);横挂在腰线部分的衣褶叫做“普莱辛克特拉”(Praecinctura,带子的意思);还有从背后绕过右腋下搭到左肩的衣褶就叫做“西奴斯”(sinus,“弯曲的部分”或“藏匿”、“钱包”的意思),这部分还可以拉起来罩在头上,不过那只是皇帝才使用的一种穿法;在两较之前垂下的布端部分称作“拉基尼亚”(lacinia,意为“露出的布端”)。
关于托加的形状和大小,过去的服装史上介绍的不大具体。托加一般为半圆形,或椭圆形对折后形成的半椭圆形,其大小是短轴方向约等于身长,长轴部分约等于身长的3倍。或者是短轴约为2.5米,长轴约为5米,这样的介绍只是个大概,因为托加是一种因个体不同而形状大小也不一样的卷衣,身体尺寸的变化,会引起着装效果的变化,因此就出现了派特罗尼吾斯(Petronius)和演说家奎因提里昂(Quintilan)这样的着装能手,据说奎因提里昂根据言说的内容和种类来选择和变换托加的穿法。英国威尔逊女士(Wolson)在自己的著作中对托加的形状和大小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这是初期的托加,Ⅳ是皇帝用的大型托加的展开图,Ⅴ是Ⅳ对折后的效果。图中AFEB
相当于“西奴斯”部分,在下述的有紫色边饰的托加——“托加·普莱泰克斯塔”上这一部分有滚边装饰。威尔逊女士研究出一种计算托加大小的公式,这个公式不仅适合着装者的尺寸,而且会形成适度的体积感。他把着装者赤足站立式从地面至脖口的长度定为身长(units),腰围(girth)是实测着装者的腰围尺寸,以图中AB的距离相当于长轴的长度(length),以CD的长度相当于短轴的宽度(width)。与图Ⅳ、Ⅴ相对照,计算公式如下:



AB(长轴)=girth(腰围)+17/7units(身长
EF=6/7 units(身长)
DQ=9/8 units(身长)
AaBb=1/2 units(身长)
CD=12/7 units(身长)
CQ=27/28 untis(身长)
实际上托加的形状和大小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托架上的装饰的使用的色彩也非常明确,根据穿用的目的,托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托加·普拉(toga pura):又名托加·威瑞里斯(toga virilis),pura相当于英语的purevirilisman`s的意思。因此,这是没任何装饰的罗马男性市民穿的普通托加,材料为单纯的本白色毛织物,比其他的托加短15cm,这也是一般罗马市民的正式服装。
2.
托加·普莱泰克斯塔(toga praetexta):这是有紫色边饰的托加,是统帅(consuls)、执政官(praesors)、检察官(censors)等官员的制服
3.
托加·康迪达(toga candida):candidus是雪白的、诚实的意识,指只经过漂白处理的托加,是托加·普拉的一种。因这种托加为竞选官吏的人所专用,所以也成为“候补者托加”。据说参加竞选的人常以裸身直接穿这种托加,以表示其谦逊和诚意。这种托加不仅成了竞选者的标示,而且具有帮助竞选成功的作用,因为候选人多是身经百战的军人,浑身都留着伤疤,**披裹这种托加,可以把这些“战功”显示出来,以获得选票。
4.
托加·普尔拉(toga pulla):pullus是黑色、暗色的意思,因此,这是指暗灰色、深褐色、接近黑色的作为丧服用的托加。
5.
托加·佩克塔(toga picta):picturarus相当于英语的pictoresque,是“像画一样的”、“刺绣的”意思,因此这是指在紫色织物上有金线刺绣花纹的非常豪华的托加,是凯旋将军和皇帝穿的托加
6.
托加·特拉贝阿(toga trabea):trabea大礼服的意思,这是一种有紫色边饰的彩色托加。地位不同,色彩的使用也不一样:敬神时祭祀穿全身紫色的托加;初期的皇帝和高级官员穿紫色与白色相搭配的托加;占卜官穿紫色或绯红色条纹的托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88

回帖

28

听众

小学三年级

型人

Rank: 9Rank: 9Rank: 9

引线币
989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4-26
在线时间
184 小时
积分
521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23:15:1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东莞
(二)其他外衣:
除了托加外,还有许多以方形为基础的外衣,根据其形状及裁剪有不同种类和名称:
1.
拉凯鲁纳(lacerna):是一种衣长约在臀部以下6cm左右,下角被抹圆了的外衣,在右肩或脖前用饰针固定。材料一般为毛织物,染成紫、绯、棕褐等色。有时也是用黑色的厚材料,据说这本来是古尔地区的原住民防寒用的衣服,到帝政时代普及与平民、士兵及所有阶层
2.
萨古姆(sagum):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外衣,用较厚的毛织物做成,主要用于战争时期,一般多用暗色,有时也用红色,是一块方形的布,在右肩用饰针或系成结固定,主要用于军人,一般市民也用来代替托加。
3.
帕鲁达门托姆(paludamentum):比萨古姆大的一种大型斗篷,在右肩固定,因此很像古希腊的克拉米斯扩大后的效果,这主要是军队将领们穿的斗篷,材料常选用比萨古姆上乘的毛织物,而且还常在布边装饰有流苏,色彩有白、绯、紫等色,一般披在铠甲或丘尼卡外面,到中世纪的拜占庭时代这种斗篷仍在延用。
4.
阿宝拉(abolla):与帕鲁达门托姆并行,也是将领们穿用的一种绯色外衣,是一块4英尺*8英尺大小的长方形毛织物,通常对折后在右肩用饰针固定。
5.
帕留姆(pallium):与希腊的希玛纯是同义语,统指当时的外衣,最初这种外衣还曾被罗马人嘲讽为异国服装,但后来作为哲人的外衣受到人们的尊敬,有主见为基督教的传教士们穿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长袖丘尼卡和达尔马提卡普遍被穿用为止。中世纪以后的宗教美术中所见到的外衣大体上都是这种帕留姆的变种。罗马进入帝政时代后,帕留姆比托加更受欢迎,2世纪末,一般市民把它作为庄重的卷衣取代托加用于正式场合,而托加只限于统治者的官服。
6.
佩奴拉(peanula):是用起毛的厚底毛织物或皮革做的防雨、防寒用的一种非常实用的外套,接近半圆形,常带有可摘卸的风帽,这风帽叫做“库库鲁斯”(cuculus),在后来的西欧也一直延用。直到今天,欧洲人在徒步旅行时或在山岳地带也常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外套。另外,受西班牙文化影响的南美洲有一种旁乔(poncho)、阿拉伯人穿的巴奴斯(burnous)、哥萨克人或回教妇女穿的布尔卡(burka)等衣服的造型都与佩奴拉非常类似。佩奴拉是一种贯头衣,一般前面没有开襟,如果前开的话也不在正中,而是偏左开襟,用钩扣、饰针或扣子固定,其衣长有的及臀,有的到膝。当时这种外套主要用于旅行者、奴隶或来自偏远地方的农民,有时士兵和妇女也穿。
7.
比尔鲁斯(birrus):用粗纺的毛织物做的用来防寒的斗篷,特点是把布直接披在头上,形成类似风帽状,前面缝合,在罗马的帝政后期广为使用
8.
莱纳(leana):也是一种方形的防寒外衣,两侧有俄国羔皮一样的卷绒装饰,用厚地毛织物做成,常常染成红色。

内衣:
丘尼卡:(内衣—外化—叠穿)
与外衣相对应的主要内衣是丘尼卡(拉丁语,内衣的意思),相当于希腊的希顿。这是一种宽大的睡袍一样的袋状贯头衣。最初为伊塔鲁利亚人穿用,后被罗马人继承。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后(公元前3世纪初),接受了希腊的服饰文化,这种丘尼卡就成了内衣,男女皆穿。丘尼卡一般使用本白色的毛织物做的,其结构很单纯,用两片毛织物,留出伸头的领口和伸两臂的袖口,在臂部和腋下缝合,呈T字形。一般袖长及肘,也有长袖和无袖的,无袖的通常是奴隶或农夫穿的,常常把右肩右臂**在外,这种穿法很像希腊的埃克索米斯。最常见的丘尼卡是半袖的。男的丘尼卡衣长及膝,女的衣长及踝。一般腰部系有带子,用带子把衣服整理出自然而优美的衣褶,而且把后面较前面向上提3cm左右。要带有宽有窄,一般在室内不系腰带。一直到共和制末期,罗马人的主要外衣是托加,由于托加过于庞大,日常穿很不方便,所以许多人平常只穿丘尼卡,因此,丘尼卡逐渐具备外衣的功能。到帝政时代,丘尼卡被重叠穿用,套在外面的丘尼卡就完全成了一种外衣,为了给这种被外化的丘尼卡赋予标示作用,贵族或官吏的丘尼卡还在前后各装饰两条紫色的条饰——“克拉比”(也称“克拉布斯”,Clavus),用其宽窄表示官阶的大小。根据丘尼卡衣长、袖长、用途,以及其装饰“克拉比”的变化,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
1.
丘尼卡·玛尼卡塔(tunica manicata):又称丘尼卡·玛奴莱塔(tunica manuleata),这是一种袖长到手腕的长袖丘尼卡。罗马初期,男女都不穿长袖衣服,后来随着国力的发展逐渐开始穿用,到帝政时代,这种长袖衣服在男女两性中普及
2.
丘尼卡·塔拉里斯(tunica talaris):是一种衣长及踝的丘尼卡,一般有长袖,因此,也被认为是丘尼卡·玛尼卡塔的一种,只是比一般的玛尼卡塔衣长要长一些,主要用于女性,男子较少穿用。
3.
丘尼卡·印提玛(tunica intimu):又称丘尼卡·印泰里奥尔(tunica interior),是一种作为内衣最贴身穿的丘尼卡,男女都穿。
4.
达尔马提卡(dalmutica):公元2~3世纪,丘尼卡的袖子逐渐变长而宽,衣身变得宽敞肥大,用达尔马提亚产的白色毛织物做的这种宽敞的大袍子,这时称其为达尔马提卡。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一身的前后都有两条紫色的装饰线——“克拉比”。帝政后期,特别是基督教被公开承认后,这种衣服就成了基督教徒的象征物(中世纪)。
5.
丘尼卡·昂古斯提克拉比亚(tunica angusticlavia):又称丘尼卡·昂古斯特斯克拉布斯(tunica angustus clavus),angstus是狭窄的意思。这里指先后各有两条宽约半英寸的紫色窄条装饰(克拉比)的达尔马提卡,这是贵族和骑士以上的上流阶级的标志,特别是服伺于神殿的年轻人要穿这种衣服,他们被称作“卡米尔鲁斯”(camillus,女孩子被称为“卡米鲁拉”camilla,主要是贵族子女)。公元3世纪之前,这种“克拉比”是一种鲜明的阶级符号,公元300年前后,克拉比逐渐失去作为阶级标志的意义,纯粹成了一种装饰。
6.
丘尼卡·拉提克拉比亚(tunica patagiata):又称丘尼卡·拉托斯·克拉布斯(tunica latius clavus)。latus是宽阔的意思,这是只装实在前后衣身上的两条紫色条饰较宽,可达3英寸,甚至更宽。这种衣服是元老院议员们穿的一种不束腰带的长丘尼卡
7.
丘尼卡·帕塔嘎塔(tunica patagiata):这是女性专用的一种丘尼卡,在前衣身的中央有一条宽阔的装饰带,这种装饰带相当于男子的克拉比,但在这里称作“帕塔给吾姆”(patagium)。
8.
丘尼卡·帕尔玛塔(tunica palmate):这是与托加·佩克塔一起穿的丘尼卡,在紫色衣料上用金线绣着棕榈枝纹样,帝政时代对于纹样没有特别限定,比较自由,本来也是只有凯旋将军才能穿用的衣服,但到尼禄皇帝之后,成了皇帝专用。到后来的拜占庭时代就发展成了华丽的宫廷服。
9.
丘尼卡·佩克塔(tunica picta):也是一种有刺绣装饰的丘尼卡,是神官穿的衣服。与这些有装饰的丘尼卡相对,完全无装饰的单纯的丘尼卡通常称作丘尼卡·阿塞玛(tunica asem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88

回帖

28

听众

小学三年级

型人

Rank: 9Rank: 9Rank: 9

引线币
989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4-26
在线时间
184 小时
积分
521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23:15:5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东莞
军装:
讲究奢侈而又好战的罗马人,对于军服的设计是杰出的。最高统帅即皇帝的铠甲非常华丽,上面有精致而优美的浮雕,铠甲的下摆有短的百褶裙。头盔的雕刻也很精致,盔顶还装饰着羽毛,即威武又潇洒。

女子服装:斯托拉&帕拉
罗马的女性衣服有些与男子共用,在男装中有述及,作为女装这里主要是斯托拉(stola)和帕拉(palla)。当然,在罗马服装当中并非从一开始就把两性的衣服分开,在王政时代男女都穿用托加,真正男女装完全分离是在进入共和制前期的一半左右的时候
罗马女性常常模仿雅典妇女穿多利亚式希顿和爱奥尼亚式希顿,他们也穿与男子一样的有袖子的丘尼卡(如:丘尼卡·玛尼卡塔、丘尼卡·塔拉里斯、丘尼卡·帕塔嘎塔)。受希腊影响的伊特鲁利亚,曾把爱奥尼亚式希顿作为内衣穿用,在其外穿多利亚式希顿,到罗马时代这种方法也被采用。但是穿用方法正好相反,普遍把爱奥尼亚式斯顿穿在多利亚式斯顿之外,尤其到罗马后期,这种方法甚为普及。因此,腰部堆积的多余部分“科尔波斯”(kolpos)和多利亚式希顿胸前折下的部分“阿波太革玛”(apoptygma)就不像古希腊是那样重要,带子的系法也没有希腊那么多变化,只是把一根带子系在高腰身的位子,这对于整理衣服比较方便。这样一来,多利亚式希顿就完全被爱奥尼亚式希顿覆盖着,到帝政时代和初期基督教时代,这种形势乘势发展,真正出现有袖子的装饰华丽的衣服,这就是达尔马提卡。
1.
斯托拉(stola):与希腊的希顿(内衣)完全是一个意思,是一种已婚妇女穿的衣服。一般用毛织物制作,穿在亚麻做的丘尼卡·印提玛的外面。随时代的进展,斯托拉也有用亚麻或丝绸做的。其特点是衣长直达地面,到后来还出现后下摆拖地的现象。高贵的妇女穿下摆有滚边装饰的斯托拉。
2.
帕拉(palla):作为外衣穿用,在女服当中是一种礼仪性的衣服,穿法与希腊时期的希玛纯完全相同,常在左胸出用一个圆形的饰针固定。材料一般为毛织物,厚度和大小不一定,这种衣服一直流传到后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3.
佩奴拉(paonula):多用于女性旅行或作为防雨用。
4.
贝尔:面纱、披头。
5.
“古代比基尼”:这是公元3~4世纪,罗马女子参加体育竞技时的装束。只有缠在胸部固定乳房的布带叫做“斯特罗菲吾姆”(strophium),和缠腰布叫做“帕纽”(pague)。前者可以说是现在乳罩的鼻祖,后者则是现代女用三角裤衩的原型。这样的组合很像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的“比基尼泳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88

回帖

28

听众

小学三年级

型人

Rank: 9Rank: 9Rank: 9

引线币
989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4-26
在线时间
184 小时
积分
521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23:16:3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东莞
形象:
古罗马人对美的关心与希腊人一样,比起衣服的外在美,更加注重肉体本身的魅力。因此,在重视锻练健美的肉体的同时,他们在发型、化妆术和各种服饰品的开发上很下功夫。
1.
发型:公元前2世纪,罗马出现了理发店,一般市民均在理发店里理发,而上流阶级则用有专职美容的奴隶。男子发型主要是烫成卷的短发,而且不论武士还是运动员,都时兴洒香水。秃头被视为残疾,为了加以掩饰,秃头者常戴帽子或假发,而罗马人使用的假发是用浆糊之类的东西把头发粘在头皮上的。除一些哲学家外,一般男子不留胡须,但未成年之前是不剃须的。罗马男子不仅剃须,而且还拔须。当时很盛行脱毛剂的研究,但这些药物多为女性使用。
女子发型更为讲究,共和制初期流行把发辫盘在头上的伊特鲁利亚式的发型,共和制后期,发型开始向优美和复杂方向发展。有把四周围的头发卷成圈状的,烫成发卷的,或把前面高高竖起的等等,用专用研究罗马的一位著名女学者奥比多(obid)的话来讲:“如果想调查整理罗马妇女的各种发型,就像埃特娜(Etna,西西里岛东北)的蜜蜂一样难”。据说当时罗马贵妇们还专门养着做发型的奴隶,每天为自己设计新的发型,做一个发型要好几个奴隶做很长时间。公元1世纪,以奢侈**而闻名的麦萨丽娜皇后每天都要花好几个小时让专职美容是为自己做发型。当时最流行的发型是用金属框架支撑,在头顶盘成圆锥状的发髻。为女主人做发型的奴隶如果做得不好,轻则遭鞭打,重则连命都没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罗马雕像中的漂亮发型,可以说都是奴隶们冒着生命危险创造的艺术。
另外,罗马人黑发者居多,但他们很喜欢把头发染成金色或红色,据记载,当时最流行金发。罗马人一方面蔑视北方未开化的金发蛮族,一方面又常从捕获来的蛮族那里剃来金发做成假发装饰自己。
从总体上看,罗马后期的女性以小发型为多,但复杂程度和难度仍有增无减。
2.
头饰:罗马的男女一般都不戴帽子,这一点与希腊相同。但特殊场合也使用帽子,如希腊式的派塔索斯仍为罗马的旅行者所用;由奴隶转成自由民的下层人常戴一种无檐帽;外套上带有风帽“库库鲁斯”;葬礼或宗教仪式上人们常把托加打开在头上。
尽管罗马人对帽子不重视,但那环状的头饰却很突出,这一点与希腊几乎一样。环状的头饰称作科罗纳(corona),通常用树叶来装饰,最值得夸耀的是凯旋将军头上戴的胜利花冠“科罗纳·特里吾姆法里斯”(corona triumphalis,凯旋、胜利之意)。起先用月桂树的枝叶来做,后来改用黄金做。胜利女神头上戴的表现放射状的太阳光线的王冠“科罗纳·拉迪阿塔”(corona radiata)象征着神性,赞颂着凯撒的业绩,尼禄以及后来的皇帝在生前常戴此类的王冠。
女性头上戴面纱的习惯与希腊相同,一般从头披到肩,不像后来的中世纪那样在头上装饰缎带和头环,但罗马妇女的头纱只是一种装饰,属于首饰或饰物的范畴,而不具备希腊时期的那些技能性。除头纱外,还有一种叫做“卡里恩多鲁姆”(caliendrun)的帽子,这种帽子有时是用毛发做的一种假发。总之,他们一定想方设法在头上进行装饰。这些头实在罗马人遗留下来的一些胸像和硬币上都可看到。
罗马人也使用棒针发簪,发簪中有象牙制的,造型弯曲。最初是黄金的本色,后来在上面涂有许多明亮的颜色,也有镶嵌宝石的。
3.
化妆:罗马人很注重化妆,开发和很多供女性用的化妆品,有时男性也用。现代化妆品中的润肤剂、洗面奶、增白剂等,在古罗马均被开发和研究。罗马女人用蜡或石膏拔汗毛,,用黑色眉粉描眉,为了掩饰脸上的斑点,还用月牙形的小片(类似中国的螺钿)贴在脸上。
4.
佩饰:同衣服一样,罗马人的服饰品最初也非常简朴,但到后来就变得较为张扬。其中宝石的使用量很大,这是罗马人夸耀富有和身份的重要标志。女性常用的有各种大型的耳环,沉重的金项链,绳纹和蛇形的金手镯,还有一些动物头型的装饰物,其中用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翡翠、珍珠等镶嵌。当时的磨制宝石和金饰的工艺技巧极为精良。在各种服饰品中,最受青睐的是戒指,罗马人的戒指是五个手指都戴的。甚至连脚趾上也带宝石戒指,男性常用带印章的戒指,结婚戒指就是罗马人创造的。而是也是罗马人喜用的服饰品之一,其样式常是中间一颗大宝石,下垂三颗小宝石,像枝形吊灯一样。比起其造型,罗马人似乎更加注重耳饰的“声响”效果。女性在整个罗马时期,男性则是到罗马后期,都在外以上,有时也在丘尼卡或斯托拉的袖子上使用希腊式的各种别针。这些别针在共和制时代是安全别针型的,而到后期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饰针
5.
鞋履:罗马人穿鞋的意义与希腊不同,希腊人把鞋看做衣服的附属品,在室内裸足,外出时才穿鞋。而罗马人则把鞋和其他衣类同等看待造型和配色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般市民的鞋是用未鞣制的生牛皮制成的凉鞋,叫做“卡尔巴绨那”(carbatina);另一种男女平时都穿的皮条编的短靴叫做“卡尔凯吾斯”(calceus),禁止奴隶穿用。贵族们穿的鞋叫做“卡尔凯吾斯·帕特里基吾斯”(calceus patricius),鞋尖有宽皮条的十字形装饰,也有做成绑腿状的。这些写一般用茶色皮革制作。士兵和贵族们还穿一种叫做“卡里嘎”(caliga)的绷带状的鞋。元老院的成员穿的靴子是用小牛皮做的,比较柔软;皇帝的鞋是用红色皮条编成的,如此等等。古罗马人在鞋上也区分出等级。罗马人不仅在室外穿鞋,在室内也穿一种类似现在的拖鞋一样的非常简单的凉鞋——索莱阿solea,木底或皮革底的凉鞋)。而且,写对于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时髦消耗品,贵族们在鞋上装饰宝石,罗马皇帝赫利奥嘎巴鲁斯(Heliogabalus,公元218~222年在位)就曾穿过装饰有钻石的鞋。当时还曾出现过穿红色高跟鞋的“奇装异服”,令保守的元老院十分恼怒。从共和制到帝政时代出现各种着色的皮鞋,如元老院的议员们的鞋是黑色的,贵族们的鞋是红色的。女性在室内也同样穿索莱阿,在户外穿卡尔凯吾斯。还长穿一种叫做“卡尔凯奥鲁斯”(calceolus)的鞋。女鞋一般用软质的皮革制成,颜色有红、绿、淡黄色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88

回帖

28

听众

小学三年级

型人

Rank: 9Rank: 9Rank: 9

引线币
989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4-26
在线时间
184 小时
积分
521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23:37: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东莞
男子服饰

穿托加的皇帝


斗篷-莱塞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88

回帖

28

听众

小学三年级

型人

Rank: 9Rank: 9Rank: 9

引线币
989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4-26
在线时间
184 小时
积分
521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23:37:3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东莞
托加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穿针引线网为中国服装穿针引线!
穿针引线网成立于2001年,是服装行业深度交流平台,穿针引线网一直在以实际行动促进业界同仁的联合与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