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积分充值 签到 APP下载 快捷导航
穿针引线服装论坛»社区 服装应用 服装摄影/产品画册 摄影技艺.汇编+摄影网站资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摄影技艺.汇编+摄影网站资源

[复制链接]
查看: 16700|回复: 81
2012-9-27 20: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276

主题

3651

回帖

25

听众

引线元老

设计资源-区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引线币
16334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4-6-2
在线时间
540 小时
积分
4082
威望
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3:30:0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铁岭
和大家谈谈摄影构图

    人们常说,画家所面对的挑战,是怎样在一张空白的画纸上,加上一些东西来使它变得有艺术性;而摄影家所面临的挑战则是迥然不同的,他们要从杂乱的环境中,超过运用构图技巧,把其中无关的景物除去,使画面看来具有艺术性。换句话说,作画是从一个空白的画面开始,然后决定把一些东西加进画面内,来表达自己的意念。摄影师(除非是静态的摆设)所关注的,就是怎样安排现有景物内的元素,借以表达自己的意念。

   摄影家要想拍出好作品,就必须追求构图上的和谐。长期以来,人总结出了一些取得好的摄影构图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这些法则在一些摄影书刊和文章中,已经介绍得很多了。国外一些摄影名家却经常告诫人们,对摄影构图法则不要过分拘泥,因为它会束缚人们的创造性,重要的是理解其“精神”和“作用”。事实上,他们的许多名作也并非都是采用这些法则来创作的。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构图法则却有引导作用,容易入门;对于大多数摄影者来说,平时记住一些构图要 领,在拍摄以前就能生动地想象出照片拍出后会是什么样子,对于成功地创作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也是大有帮助的。

   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希斯认为:“构图是从摄影者的心灵的眼睛做起的。构图的过程也被称为‘预见’,就是在未拍摄某一物体之前或正在拍摄的时候,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图像或印象。通过经常析自己和别人的作品的构图,就会使自己的这种预见本领更加娴熟,变成一种本能。”奥地利摄影家伊涅斯特·哈斯对此也有同感,对于构图,他己达到手中无剑,剑在心中的境界,他认为、“构图在于平衡,每个人对平衡的处理都各有不同。”正如同武功达到最高境界时,已没有招式名称,只凭自己的功力去化解。关于相机在构图中的位置,他认为:“你越能忘记你的器材,·越能集中你的题材和构图,那么相机只是你眼睛的延续,再没有其他意义。”

   小雅各布斯还认为:“构图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线条、形式、质感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空间。当然色彩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会聚的线条一般能说明透视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非要表现出透视的深度不可。许多杰出的作品都是平面图案。在取景器中的某个景物或人物的肖像,都是根据摄影者个人的感受进行安排的。因此,怎样构图,和怎样选择主体、光线、色彩一样,也能成为一个摄影家独特的个人风格的基础。

    “在大多数情况下,每幅照片中都有一个或一组形状或形式起主导作用,而照片中的色彩、体积、位置和其他形状等,都是为主导因素服务的。

    “构图中的对比,是指大与小、明与暗、近与远、主动与被动、平滑与粗糙、色彩的浓艳与轻淡等等的对比。要多利用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它门使主体影响整个构图。例如,恰当地利用对比法则,照片就会具有强大的魅力。”

    有些人或许对构图有天赋。不过,根据美国摄影家维利·奎克的看法,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够通过应用一些基本法则,达到具有相当水平的摄影构图能力。为此,他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方法。他认为,依据这些方法,任何人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拍出较好的照片。

    维利·奎克指出,摄影者最易犯的错误是拍摄的祝点取得过高,与被摄体离得太远,致使画面出现各种各样与拍摄目的毫无关系的东西。他说:“请记住,画家是 把东西画进画面,而摄影者则是从画面去掉一些东西。” 他说:“一张照片应该只有一个趣味中心,画面上不能有无用的东西。如果你对某个物体是否有助于画面抱有怀疑,你就应尽可能地把它放弃掉。”

    摄影构图法则中,人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所谓的“三分法”了,即将画面纵横均分为三份,从而使画面被分割成为九个相等的方块,四条分割线上出现四个交叉点。通常摄影者就在这四点上选择一处作为趣味中心的最佳位置(如图3—1)。画面右端那些交叉点,一般又被认为是最强烈的。但奎克认为:“这并不是说,趣味中心非得准确地置于交叉点上不可。正因为如此,实际上趣味中心常出现在交叉点附近。”

    奎克指出:“每一幅照片都应保持一定的平衡。这就是说,对主要被摄体的安排,不能使画、面出现向分量大的一边倾倒。但平衡并不意味着将两个同样大小和同等形状的东西置于对称的位置。这里的关系,只要你看一下在玩跷跷板的孩子就知道了。跷跷板两边的孩子,小些的一个必定坐在离中央远些的地方,而大的孩子肯定坐在靠近中央的地方。”

    奎克认为:“把突出的线条安排,指向趣味中心,是拍摄一幅悦目照片的另一个要素。这些线条被称为主导线,有效地利用主导线,可以创造出惊人的照片。把主导线安排成对角线,会产生有力的动感。

   “线条常常在照片中提供一个边框。这可以通过选择视点来进行,例如在树下通过树枝框住画面上的被摄主体。此时通常使用小光圈,以使整幅照片清晰。这样做,也有可能使边框过于突出,但安排适当,会得到好照片。

    “在一幅照片中,地平线的位置会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拍摄时,地平线要尽量避免处在照片的等比线上,因为这样做会把照片均分为两半,给人以呆板的感觉。

    地平线处在画面下方,会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处于上方,给人的感觉则是活泼、有力的。 “此外,横幅画面可以产生安宁、平静的感觉,而竖直画面则会产生动态效果。”

   奎克认为,以上方法如果运用得好,你的照片将会出现明显的改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很快就会学会鉴赏构图,从而为你增添摄影的乐趣。

    摄影家瓦尔特·德·格鲁伊特对摄影构图作了一种全新的阐述。’他认为:“每一种构图都是以排列次序为基础的,就像我们从哥士达心理学和信息学原理中所了解到的那样,构图可以用多种方法获得。它产生于相似事物的组合以及对相反事物的强调。排列次序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形态和色彩的疏密和对比也会产生排列次序。排列次序是以一种美学上的均衡为基础的,而均衡则从复杂、矛盾和动态之中造就和谐。”

    他说:“任何人,只要懂得把照片分成单个的构图成分,借以得出它在美学上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来审查照片的具体效果,就都会成功地创作出好的作品。"

  "要获得令人满意的照片构图,须经常分析照片。” 他提出的分析照片构图的最重要标准是:

    1.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反差情况。

    2.照片所传递的信息的价值以及类似事物。

    3.照明和纵深。

    4.突出的线条和照片的画幅。

    对于如何获得较好的摄影构图,格鲁伊特提出了以下重要建议:

    1.画面所提供的信息不能造成视觉上的混乱。

    2.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要有助于传达照片的意图。

    3.应当避免由于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含糊关系而可能产生的错觉。

    4.明与暗的关系或者彩色对比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5.除了人物和环境在形式上的关系之外,对人物和环境的心理上的权衡也是 十分重要的,因为每个视觉印象都立即作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判断。无偏好的估价意味着根本没有反应。

    6.表现与我们熟悉的物体相类似的东西,使人容易辨认,从而能比较迅速地予以理解。因此,重复内容是必要的。

    7.照片的复杂程度一定不能太低(感官刺激不够),也不能太高(感官刺激过分)

    8.每个人对每幅照片的美学评价总是不一样的,而且这种评价是受感情支配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认识,他的经历和他的敏感性。

    9.形式主义和时髦风尚是不能持久的。这种缺乏独创性的缺点,是不可能用技术补偿的。

    10.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有助于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体现出明显的纵深感。

    11.不寻常的透视效果,有助于使照片生动活泼。

    12.有意识地使用突出的方向线和选择适合主体的画幅,会加强照片的效果。
照片Q.jpg
SKYMOON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276

主题

3651

回帖

25

听众

引线元老

设计资源-区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引线币
16334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4-6-2
在线时间
540 小时
积分
4082
威望
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3:30:3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铁岭
对几个摄影问题的看法

技术与艺术
    摄影领域的基本真理之一是:每一张好的照片都是技术与艺术成功结合的结果。艺术,是指所选择的题材是用极动人的形式来表现的;是指画面的构图是良好的;是指光线的运用与被摄体的性质,照片的目的以及拍摄者的意图是协调的;是指照片是有意义、有知识性而且是有感染力的。可惜,很多摄影者都不太注意这些问题,或者不太懂得这些问题。他们只知道一张技术上不完美的照片——如影象模糊、颜色不正、粒子太粗、调子太平、反差太大——就是一张有缺陷的照片。但是他们就看不出是缺乏“艺术”性或者需要“艺术”性。

极大的错觉
    大多数人认为,摄影是一种复制过程。这是一个谬论。实物是立体的,而照片是平面的。物体是有颜色的,而在黑白照片中只有灰色影象。从这些局限性里,可以得出结论;既然一张照片受其自身性质的限制,决不可能是完全“自然主义”的,那么摄影者就应当最充分地利用一切手段和技术创作出激动人心的新颖的影象。就是说,以新的有趣的形式来表现熟悉的题材,或者把那些不借助相机的眼睛就无法看见的东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扩大我们的视野。初学摄影的人一开始就得把自己从那些过时的清规戒律中摆脱出来。例如:认为建筑照片中的“会聚的垂直线”是一种缺点(实际上,这是垂直线条的非常正常的透视现象);认为所有的广角镜头都会产生“变形”(实际上这种变形是同物体靠近的现象);
    认为180度的“鱼眼透视”是“不自然”的(实际上,这是鸟、鱼和昆虫通常的观察物体的方式);认为彩色照片只有在拍摄照片时光线的光谱成分与彩色胶片色温相平衡的情况下才是“自然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所有在金色的黄昏和红色的日出时刻拍摄的照片都将是“不自然”的了);认为耀眼的光线照射到镜头上所产生的眩光和光晕都是必须避免的缺点(实际上,这种眩光和光晕象征着直射光线的明亮与光芒四射);认为远摄镜头会“压缩空间”生产生一种“夸张”的透视形式(实际上,如果我们从纸板上一个矩形小孔观实物体时,也可以看到同样的透视现象);
    认为照片的颗粒粗是一个缺点(如果处理得当,粗颗粒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表现手法,象征某种物体的质感,不用粗颗粒就表现不出来,或表现得不那么好);认为影象模糊必然是操作上粗心大意的结果(影象模糊也许是动作的最好标志)等等。

创造性地进行选择
    大多数业余摄影者,碰到一个吸引人的题材,就拿起相机来拍,而且往往只拍一张。相反,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摄影师,除非遇到的是他毕生中绝无仅有的瞬息即逝的时机,他将从不同的距离和不同的角度对被摄体进行仔细的研究。他将考虑在不同光线或不同气氛下,这个被摄体将是什么样子。他将考虑自己的表现手段,如用什么镜头、胶片和滤镜,在思想上形成完整的影象(这是一种名为“预先想象”的过程,是每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摄影家所力行的)。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也不满足于只拍一张,而是对当时所表现的一切可能性加以探索,因为他懂得任何成功的摄影者都有这么两条原则:第一,你应当有选择的余地,不能放弃这一可贵的特权;第二,如果有一个值得拍摄的题材,就应当把它拍好,绝不是只拍一张就能成功。
    用黑白胶片还是用彩色胶片?
    在摄影中,最流行的错误观念之一是认为彩色片要比黑白片来得优越,因为用彩色表现更合乎“自然”。事实上,任何一种表现方式都不能说比另一种“优越”,只能说不同而已。不过,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某一种方法确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从而被认为较为可取罢了。
    一般讲,如果颜色是被摄体最突出的特点(如鲜艳的花朵、鸟、虫、水果;妇女的时装;食品陈列,在不寻常的光线下拍摄的户外景物等等),用彩色来表现,就很可能是最佳的方法。另一方面,如果用创造性的、更抽象的表现方法来表现主题,一般讲,黑白照片的效果将是最好的,因为黑白照片给摄影者提供了更大的控制的可能性。

从摄影的角度进行观察
    常言道:“相机不撒谎”。这句话,又对又不对。说它对,是因为相机能把它的视野里的一切物体客观地表现在照片上;说它不对,是因为受大脑主宰的人的眼睛,不是自然而然地一览无遗,而是以很主观的方法观察世界的,它只注意到观察者感兴趣的事物。但事实上,大多数照片都把所有看得见的零七八碎的东西包括过去了。人们还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看”事物,特别是看物体的颜色时更是如此,因而在透明片里,最真实的颜色看上去就是“不自然的”了。比如,在户外的空旷阴影中拍摄人像,由于那里从蓝色天空反射来的光线是唯一的照明光源,所以照片上就会出现偏蓝现象。在树下拍摄的人像,由于绿色树叶的作用而显得偏绿。
    所以说,摄影者要用摄影的眼光,即所谓“像相机那样”去观察实际。

光线和照明
    光线是摄影者的手段,可能也是决定照片效果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光线有三个主要作用:一是决定胶片的曝光量;二是通过对阴影部分的处理而产生深度感和空间感;三是确立照片的气氛——是喜气洋洋还是郁郁不乐,是热烈还是冷清,是色彩丰富还是迷雾朦朦。
    遗憾的是许多摄影者只注意第一个作用,而忽视了其它两个。因此,一个摄影家应当从一开始就养成一种习惯,不仅从光的量上来衡量光线(从曝光角度说:它有多亮?),而且还要从光的性质上来衡量它(从创作角度说:什么样的光线?)。
    因为如果光线的运用对现场气氛不合适,就是有最完善的技术,也不能把照片片拍好,而且你的全部努力将要前功尽弃。

结论
    摄影这项工作既可简单,又可复杂。最容易不过的是看见了一个简单的题材就拍。另一方面,要拍摄出好的照片,则要求耐心和技巧,敏感和专心,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平凡的艰苦劳动。照片质量是与你所花费的代价成正比的。许多学习摄影的人以为,设备越好,拍出的照片就会越好,那是多么荒谬!我必须再一次强调的是:只有摄影者的想象力,他从摄影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他从摄影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他的艺术感和他以被摄体了解的程度,才能指挥他的手来使用相机,从而最终决定照片的质量。
SKYMOON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头像被屏蔽

276

主题

3651

回帖

25

听众

引线元老

设计资源-区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引线币
16334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4-6-2
在线时间
540 小时
积分
4082
威望
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3:31:3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铁岭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签名被屏蔽

276

主题

3651

回帖

25

听众

引线元老

设计资源-区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引线币
16334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4-6-2
在线时间
540 小时
积分
4082
威望
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3:32:3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铁岭
中华摄影学会培训班教材

  说明:本教材转载自台湾摄影网站。由于原文为BIG5码,本人对原文作了整理,若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第一课   摄影的入门与学习

  中部地区,最近接连的有两个初级摄影研习班开课,整个学程内容的规划几乎与先前一样,可是参加研习的人数依然相当踊跃,重修的学员也不少,使主办单位感到很讶异。由于笔者均担任第一堂的入门课程,事先均被知会这种现象,并且交换意见:该如何使初学与重修的同好,均能同时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由此似乎也可感受摄影学会的办学用心。

  其实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学习〝艺术创作〞的领域,不足为怪。一般而言,愿意花钱与时间前来学习的人,可以确定他们对于理论的求知欲望比较高,而摄影是一种多元化的辅助工具,从学习需求加以分析,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为制作教材而摄影
2、为纪录而摄影
3、为休闲而摄影
4、为谋生而摄影
5、为艺术创作而摄影

  因此,在踏进摄影界的时候,必须先有一份需求认知,如果是前面四项的话,顶多数月至一年的时间,相信任何人均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因为这仅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这种现象常见于一般摄影初学者,于历经第一阶段学习之后,均有明显的入门技术成效,可是当详加分析其内容,不难发现绝大部份仍停留于模仿或拷贝的技术层面,还谈不上〝创作〞。

何谓创作
   任何一种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创新〞。所谓的创新是指:一位艺术工作者必须「熟练」本门所有的技巧、表现以及相关的艺术表达方式。之后融入作者个人的『内心思想、感觉』,然后创造出『前所未有、前所未见』的崭新感觉、视觉或听觉 ( 音乐 ) 效果。以摄影艺术而言,不论任何题材、任何方式 (写实或写意),它的创作还需具备合乎摄影的光影,视觉与表现等逻辑条件。

    譬如:以个人近二十年所涉猎的各项题材之一「鸟类」生态而言,目前的相机已经达到全自动的功能;对焦、曝光、全自动,配合超远摄镜头以及高速连拍马达,只要在短时间之内稍微了解相机的操作之后,几乎任何人均可能成为生态摄影高手,可是这仅仅切入纪录的表象层面而已;此外,『走在铁轨上面散步的情侣』、『鹿港天后宫回廊下休憩的老人』、『花坛老树的晚归』…这些常见的画面也仅能归类于习作或模仿。如果谈创作的话,那么前面所述各项条件不能缺少。

如何创作
    首先需要百分之百的把技巧 ( 操作与表现等学理 ) 完全融会贯通,然后将所有技巧元素溶入于个人独特的思维,如此才能达到收放自如的地步。熟能生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些均为〝创作〞的写照,通常刚接受初级入门训练时,那怕是上课时全神贯注并且勤作笔记,在吸收上绝对无法达到百分之百,这是因为摄影除了课堂的学习之外还有实际的临场操作,当理论与技术无法和『创意』产生平衡点时,随即面临创作的瓶颈,才有所谓的「看山不是山」现象。此时再度回流学习正好可以有效的抒解困境。

何谓重修
    与学识的求知相似,一般人对于非个人兴趣的科目,或许要求比较低,可是面对喜爱的科目,相对的要求就比较高。如果要当做研究或创作的话,就应该以百分为追求的目标,因此重修是必然的。

    根据个人多年来的经验,曾经在摄影学会待过一段时间,或是上过初级班的学员,在重修整个学程当中,如果不得要领,那么进步有限,甚至于可以用毫无进步来形容;反观从未接触摄影的学员,不仅有明显的进步,甚至于有些超越这些老手,当然他们的学习方式必须正确:一、勤作笔记,二、勇于发问,三、认真演练。可是当他们再度重修时,往往也会患相同的缺失,不是忘了
先前这些特质,就是重修的要领有误,最后还是阻碍了进步。

如何重修
    如同前面所述,如果要把摄影当成创作来看待的话,那么在技巧方面绝对要百分之百的吸收,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目标,因此才有所谓的『艺术创作是一条永无止境的不归路』,譬如:前辈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到百岁时依然在从事摄影创作。名画家毕加索、张大千,在八、九十岁时仍然创作许多不朽的名作。可是该如何学习呢?那么当您在做第二、第三次‧‧‧重修时,唯有把自己先前所暸解的暂时摆在一边,把自己当成一位初学者,一切从〝零〞开始;不能够存在着这些我懂、那些我会的心态,否则很可能会错过一些细节或关键性的问题,如此一次又一次的累积。譬如:好友林家祥先生的「摄影表现技巧」,以及个人曾经做过的笔记,每当经过一段时间,总会再度的详细阅读一遍,每次均采用重修的方法。均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此外,摄影的创作工具,长久以来一直随着科技的脚步研发与改进,创作方式的修正与改变时常发生,随时要有学习新技巧、新观念的准备。
第二课 相机的分类

  相机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在一百多年前所发明的。其实就是利用一个不透光的黑箱子(机身),再在暗箱前中间处挖一个小小的孔,就可以呈现影像,但清晰度不佳。若在暗箱的小孔上加装一个可以控制透光量大小与时间快慢的器材,再加上光学镜头,就能使影像更为清晰明亮,称之为「相机」。

  相机种类有如大型蛇式相机与特殊用途的相机如拍立得(现影)相机、立体相机、复像式相机、旋转相机(现改称「摇头」相机)、水底相机、宽景的相机,针孔相机、110相机、120相机、135相机、双眼相机、单眼反光相机、APS相机、立可拍相机、数字相机…等。相机种类分为大、中、小以及迷你型相机:

  ●大型相机(4"X5"、5"X7"、8"X10") :此大型(底片幅面大)蛇式相机为建筑、工商业摄影及要求高品质的玩家所使用,体积较大,操作较难学,摄影棚和室外也多有人使用。
  ●拍立得:马上拍马上可以看,大、中型与135都有。
  ●110中小型相机4X4cm:目前已买不到四公司与胶卷。
  ●120中型相机(645、6"X6"、6"X7"、6"X9"、612、617、619、624):使用于婚纱摄影;612、624特用于团体或长幅风景。
  ●135小型相机(24X36mm):分为单眼、双眼、傻瓜式、APS 3、立可拍、数字相机等。
SKYMOON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276

主题

3651

回帖

25

听众

引线元老

设计资源-区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引线币
16334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4-6-2
在线时间
540 小时
积分
4082
威望
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3:33:0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铁岭
第三课 活用滤色镜!

  大部份的黑白菲林,尤其是业余使用的卷装菲林,都是对蓝光较为敏感。所谓敏感,就是对蓝色光线感受较快。譬如拍摄的景物共有红光、绿光、和蓝光三种光线,经过测光表测量,用f11光圈,和1/125秒快门,菲林对蓝光感受较快,对绿光感受较慢,拍成的照片,就是绿光部份较暗、较深色,而蓝光部份则较白,较浅色。所以对蓝光敏感是相对的说法。

  业余使用的卷装菲林都是叫做全色片,对任何色素都感光,但对绿光感受较慢,对蓝光感受较快,这是正常的情形。所以拍摄风景之时,树叶的色调一定较深,而天空的蓝色一定很浅。往往看来一片蔚蓝的天空,拍成照片是一片浅白,毫无趣味。

  想使蓝色天空在照片中有较好的效果,也就是显现出较深的色调,我们就需要一个黄滤色镜片。黄滤色镜可使天空的蓝色成为中灰色,恢复眼睛观看景物时的那种效果。我们的眼睛观看景物时,觉得天空的蓝色并不比树叶的绿色深去多少。如果拍出来的照片,天空部份色调太浅,那照片的效果就是不自然的。

  如果用深黄的滤色镜加在相机镜头前面拍照,那天空的蓝色会变得更深。用橙色滤镜,甚至红滤色镜加在镜头前面,天空的蓝色在照片中会变成黑色一般。这因黄色玻璃对蓝光有阻隔作用,减少了蓝光进入镜头的份量,也就是等于减弱了蓝光对菲林的敏感度。这样在照片上,这部份就显得较深色。深黄镜,橙镜,以及红镜,由于颜色一步步加深,对蓝光阻隔的作用也一步步加大。所以到了红镜,蓝色光线差不多全部被阻隔掉,于是拍成照片就成为黑色了。这完全是一种光学作用。

  有人说,用了黄滤色镜就可以拍出白云。事实上黄滤色镜对白云并无影响。如果天空根本没有白云存在,不管用黄镜也好,红镜也好,永不会拍出白云来的。但如果天空原本有白云,拍照时不加滤色镜,天空的蓝色部份浅白,而白云自然也是白的。用浅白来衬白,那白云一定不会显著的。如果我们何用黄镜或橙镜,将天空的蓝色部份变成中灰或深灰色。用较深的灰色来衬托白云,白云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如果用红色滤镜拍摄,用黑色的天空来衬托白云,白云就更为突出,很像暴风雨的前夕一般。

  所以滤色镜对白云并无影响,它影响的只是天空的颜色。衬色较深,白的就更为显现。正如我们觉得黑人的牙齿十分洁白,这完全是因为黑人的皮肤深色之故。所以如果天空没有蓝色,或蓝得很浅淡,那就算用滤色镜也起不了阻隔作用,拍出来的白云还是不会显著的。

  所以加什么滤色镜来加深天空的颜色,一方面要看自己的要求,一方面要看天空蓝色的深浅。天空蓝色浅,就要用较深的滤色镜,天空蓝色深,就可以用较浅的滤色镜。自己要求天空较深色,用较深的滤色镜。 如果不想天空太深色,就要用较浅的滤色镜。

至于一般情形,二号黄滤色镜(即中黄镜)可使正常蓝色的天空获得接近中灰的色调。

  黄镜还有隔除雾气的作用,这可以使拍到照片上去的远景有比之眼睛所见的具有较清楚的层次。天空中的雾气主要是蓝色光线和紫外光线的成份,黄镜对于蓝光和紫外光线都有同等的隔除作用。如果想远景有更清楚的表现,可用深黄镜、橙镜,以至红镜。这些滤色镜对雾气的隔除有更大的作用。

  红镜和橙镜对于人像一般不甚适宜,它使皮肤显得毫无血色,而嘴唇也会太苍白。黄镜则要因人而用,对于肤色浅的人会显得苍白,但对肤色深的人则可以将肤色略为减轻。

  在户外拍摄特写人像,想天空具有中灰色调,脸孔的皮肤较有质感,可用绿镜或黄绿镜。绿镜而且可以减轻树叶的色调,使照片有较丰富的层次。所以绿滤色镜对于风景也是十分适宜的。

  如果拍摄之时感光准确的,彩色菲林对于景物颜色的再现,比之黑白菲林有更大的真确性。所以彩色菲林是无须要采用这些黄、橙、绿的滤色镜的。至于远景雾气,那就不论黑白或彩色菲林都同受影响。

  为了这个原因,所以又有紫外光镜,或者是雾气镜(也有叫作霞雾镜的)。雾气镜对于彩色菲林和黑白菲林都是有用的。它可以隔除雾气,使远景较为清楚。它同时可以使彩色菲林有较暖的色调,消除阴影部份的蓝色影调。在户外的遮荫地方,或者在云翳天色之下,受不到太阳的直接照射,主要是从蓝色天空反射下来的光线。这时候的光线就偏近于蓝,拍出来的脸孔会带青色,如果加一个雾气镜,就可以清除这种不悦目的蓝影调。

  所以在镜头前经常套一个雾气镜是不坏的主意,它对黑白或彩色都有好处,而且也可以有保护作用,避免意外的碰伤镜头。

  至于消除玻璃窗或水面的反光,则有偏光镜。偏光镜对于黑白和彩色菲林也是同样有用,因为它是纯灰色,并没有颜色的,不会影响菲林的色彩。使用偏光镜要留心它的角度。眼睛贴近镜头位置,偏光镜放在眼睛之前旋转,当看见景物的反光点消失,就照着当时偏光镜的角度套上镜头。如果角度改变,反光点就不能隔除。

  除了雾气镜和浅黄镜之外,大部份的滤色镜都有颜色,使透入镜头的光线减弱。所以必须看颜色的深浅,相应增加感光时间,不然就会拍到感光不足的底片。至于增加多少时间,则是根据「滤光率」来计算。这些滤光率,每只滤色镜新买之时都有说明书说明的。有些厂家还将这个数字刻在滤色镜的外沿。

  假定滤光率的数字为2,拍照时就要用两倍的感光,即照测光表测量的开大一级光圈,或者是拨慢一级快门。当数字为4时,即要求有四倍的感光,亦即是开大两级光圈,或者是拨慢两级的快门。数字为3时,即要拨大一级半光圈。数字为8时,则是三级光圈。各种滤色镜的滤光率数字列写如下:中黄2 黄绿2 深黄4 橙色4 绿色6 浅红4 深红8 偏光镜8或4    

  拍户外景物,因为日光、天空与胶卷的关系,相机上必须加上滤色镜(Filter)才能够达到人们看到的深浅程度,使照片上有细致的纹理,丰富的色层。例如蓝天白云,非常醒目,如不加滤色镜头则底片虽有影像亦无法放出。通常用一个二号黄滤色镜或黄绿滤色镜,就可以使所摄成的照片和人目所直接见到的深浅层次相近似。所以要改正底片所摄照片的色调,则必有赖滤色镜的帮助。

滤色镜有红、橙、黄、绿、蓝各种,每种又有一二三号深浅不同,使用起来效果也不一样。

  滤色镜的构造与形式,过去种类很多。如用两片光学玻璃加胶而成,或半边白,半边黄绿等,现在多不适用。现仍以光学玻璃加上蓝膜,或褐膜(coating)为通常使用品。滤色镜应该经常保持清洁,擦拭时小心,不用时宜放在干燥地方。

  使用滤色镜后,对曝光时间的影响很大。除了单眼有自动测光表的可以不加顾虑外,其它相机使用时须按照出厂的说明书研究清楚,然后使用。因为各国厂家所出器滤色镜的颜色深浅并不一致。

  有的滤色镜是用胶片做成的,颜色的种类很多,可配合于各种特殊用途。目前只有拍电影时使用。至于放大黑白或彩色照片所使用的滤色镜,则各成体系。因为胶片滤色镜片不太耐用。

  ■偏光镜(Pola-Screen)有两种作用,一是减少被摄物体的反光,增加层次。如果拍摄商店橱窗内的物品、瓷器、水面、镜框等,都需要加上偏光镜转到适宜的位置去拍摄,就能将反光吸收而把目的物拍的清清楚楚。第二,无论黑白或彩色摄影,都可以用偏光镜而使天空加深又不影响其它色调。不过使用偏光镜要增加曝光时间二倍至四倍。

  ■柔光镜(Diffusion Filter)的作用是使照片发生柔和及散光的效果。拍摄半身人像及风景照片往往用柔光镜头来增加艺术气氛。用柔光镜光圈放得愈大则效果愈显著,反之则效果愈小。在镜头上加上柔光镜,其作用是使高光部份的散光,散向深色里去。如加在放大机上亦可使照片有柔和散光作用,但是其作用则是照片上的黑色部份有黑色散光向浅色里去。

  ■减光镜(Neutral Density Filter),是把高速的胶卷感光控制到适宜的程度。因为胶卷速度很快,在强烈的光线之下,往往曝光过去。使用红、绿滤色镜,虽然也可以控制胶卷的速度,但颜色的滤光镜,会影响物体的反差和色调。所以减光镜实在是控制胶卷速度的有效工具。这种减光镜深浅种类很多。我们通常应用上祇需二倍或四倍就可应付了。
SKYMOON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276

主题

3651

回帖

25

听众

引线元老

设计资源-区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引线币
16334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4-6-2
在线时间
540 小时
积分
4082
威望
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3:38:2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铁岭
第四课 什么是艺术生活照片

  生活照片可说是人们拍摄得最多的一类题材了,但同是生活照片,却又有普通和艺术的两类。普通和艺术的生活照片有什幺分别呢?

◎普通的生活照片是:

(一)对时、地、景物,都不太细加选择。
(二)不甚注意采光、角度、构图等技术问题。
(三)祇要当时的情形纪录下来,不计较美的条件和效果。
(四)随意按动快门,对人物的姿态,不甚讲究,大都是呆望着镜头或左顾右盼。
(五)不拘论「照片质素」。

◎至于艺术的生活照就不同了,它在拍摄时应注意的是:
(一)有丰富的生活真实感,而又不能缺乏美的因素。
(二)对人物的神韵、面部的表情、个性的刻划,都有充份发挥的机会相透彻的描写。
(三)一举手一投足,都可影响到画面的优美,在拍摄时须小心照顾和提示。
(四)对被摄者的姿态、轮廓、肥瘦、高低须很留心,以求尽善尽美,勿犯「变形」之弊(用夸张手法者除外)。
(五)彩光要柔和细腻。侧光、对光或平光都可用,祇要运用得宜。不过通常以采四十五度至七十五度角的斜光较佳。阴暗面有时要借重闪光灯或反光板的辅助。
(六)要合乎构图学的基本原则。
(七)人物不论多少,画面上务求「均衡」。
(八)主体的动作和视线,要有清楚的交代。
(九)光圈大小,必须灵活调用,切勿祇用细光圈。
(十)生活方式和背景的衬托,要配置得合乎情理。从形式上来说,普通的和艺术的生活照片的不同处就如上面所述,即能给人美感的照片就是艺术照片,反之若只是纪录式的,就是普通的生活照片了。

  除了形式外,内容的美当然是更重要的了。
A.jpg
SKYMOON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276

主题

3651

回帖

25

听众

引线元老

设计资源-区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引线币
16334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4-6-2
在线时间
540 小时
积分
4082
威望
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3:39:3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铁岭
第五课 『黑白』摄影要领

  每一位业余摄影者,要踏入摄影艺术时,必须由基础开始,按步就班地来,先要了解构图、主题、采光这三项要素,还要多观摩、多问、多拍,不断地充实自己,是影艺进步不二法门。黑白相片只有二色半之色调,但却能表现出涵义、生命感,使人觉得百看不厌。所以黑白摄影值得同好研究发挥,器材经济实惠、简单易操作。当然最好是自己冲放,全部过程由自己掌握,随心所欲地表现出特有的风格。摄影前辈郎静山大师近几年来之回顾展及摄影展,全部都是黑白集锦作品。拍结婚摄影时,每对新人也都有拍黑白相片,而黑白胶卷也可用彩色相纸冲放成单色调相片。

■胶卷选择性质

■胶卷冲洗要领:135胶卷微粒子专用药水冲勿用120胶卷粗粒子药水冲胶卷反差,浓度要正常。

■胶卷盒之说明:注意制造日期、感光度及其它有关之说明。

■胶卷种类:黑白胶卷、黑白正片、红外线胶卷、色盲片(拷贝片)彩色药水冲专用黑白胶卷。

■黑白摄影技巧:

 1.拍摄人物:
   适用长镜头及大光圈,景深短能使背景单纯化,较具美感,男女老幼都是摄影题材。光源之应用以早上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之逆光,摄影表现最佳。勿在太阳直射时拍。
 2.拍摄风景:
   适用短镜头及小光圈、景深长能表现其深度感,光源以斜光45度拍摄较有立体感。

■滤色片之用途:

 红色(R):表现最强烈,高反差之对比,以拍摄蓝天白云为多,对红色景物能显现浅色。
 橘红色(O):能使风景层次分明,影像清晰显现,如汽车之雾灯、高速公路路灯、都用橘红
        色来消除雾气。
 绿色(G):光线较弱时使用,对于人像、山水等较能表现,尤其对于绿叶能清晰显现。
 偏光镜(PL):可用来消除或降低橱窗玻璃、金属及水波之反光。

■摄影构图:是绘画、雕刻、图案、摄影以形、块线等为美好的表现手段。初学摄影时,往往容易产生茫然,不知所措。所以一定要先学好摄影构图。

■构图基础有下列几种:

 1.美的分割(黄金分割):如水平位置大约1/3上下,作为美的分割。

 2.三角形的构图和V字形最常用。

 3.水平线、垂直线的构图。

 4.S字型、Z字型:路、人像。

 5.左右同型的构图:均衡的美感,是一种对称照片,如树林、建筑之拍摄。

 6.反差色调的配合:正常色调、黑、白、灰色皆适当,为一般摄影基本条件。


■写实摄影法:
 
  1.主题突出:利用画面内人、物的大与小、近与远、实与虚、明与暗的对比,位子定点的稳定性,来达到主题之突出。

 2.画面简洁统一:采取能舍则舍的原则,遇到复杂场面和景物尽量化简,力求统一画面。

 3.摄影理念:「不要一下子就要拍下整个世界,而应从简单的事、物拍起」。最平实的就是从生活周遭人、事、物着眼。黑白摄影不比彩色摄影之色彩丰富,所以必须参照上面所述各项原理拍摄,方有优良的作品。

 4.暗房的技巧及机会快门等运用。

■黑白胶卷构造与种类:

 一、胶卷之构造:

  1.基板层式:(1)玻璃(2)胶片。

  2.乳剂:(1)胶(2)银盐。

 二、胶卷之感色性:

  1.正色性胶卷:对蓝色、黑色、绿色感光、红色不感光,为印刷方面及高反差相片之表现。

  2.全色性胶卷:对红、蓝、绿、黑都感光,为一般大众所常用。

  3.红外线胶卷:对各种颜色都能感光,但对不可见之红外线放射感光,所以为军事上常用之胶卷。

 三、胶卷感光度:

  1.A.S.A.(美国标准协会)50度、100度、200度、400度、800度。

  2.DIN(德式)18度、19度、20度、21度、22度、23度、24度、25度、26度。

  3.ISO:S、SS、SSS、其它:X(50度)、XX、XXX。

 四、胶卷种类:

  1.柯达KODAK新片T-MAX-100度、400度。

   旧片Trix-400度。

   PLOS-125度。

  2.爱克发AGFA-100度、400度。

  3.富士FUJI-100度。
B.jpg
SKYMOON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276

主题

3651

回帖

25

听众

引线元老

设计资源-区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引线币
16334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4-6-2
在线时间
540 小时
积分
4082
威望
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3:40:2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铁岭
第六课 浅谈摄影构图加法与减法之认识及运用

  乍闻摄影构图加法与减法,是否有一头雾水之感,然而在摄影中真是有如此复杂,而需用到数学的加法与减法吗﹖其实今天要跟大家来探讨的是在画面构图中,所运用的加法与减法。摄影论及加法与减法构图,其实它本来在摄影拍摄过程当中就以潜意识进行而不自觉罢了。

  在摄影的领域中,我们可以把它粗略区分为二,即是商业摄影、业余摄影两种。而商业摄影如产品摄影(工商摄影),所运用的就以加法构图为居多,而业余摄影则以减法构图手法为居多,当然也有两法并存之例,以下则针对两者之间的差异作说明。

  加法 -大家都了解,厂商如有商品要作平面广告,那就必须将商品交给工商摄影者,将立体的商品拍成平面作品而方便日后印刷。今天厂商交给拍摄者只有产品本身,而要如何在平面作品表现出产品的特性及美感,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进而加以采购商品,这便是工商摄影者须达成的任务,而工商摄影者此时拍摄应用最多的手法便是加法摄影。

  现就举个例子来说明:最近在电视上常有看到日本酒商作广告画面,广告的主角是一瓶酒,而呈现出来的画面是一瓶酒及摆在旁边的,斟满酒的酒杯,酒杯内有一大块的冰块的在一旁陪衬,看到这画面真让人忍不住想喝它一口。就厂商而言只给拍摄者那一瓶酒,而拍摄者为了画面的气氛营造及叙述,而在画面上加了酒杯及冰块,这就是摄影中加法的运用。另有一则广告是我们电视画面常看到的汽水饮料广告,主角也是那一瓶汽水,拍摄者在画面上汽水瓶身上加许多水滴,让人感觉好似刚从冰箱拿出来的样子,非常清凉可口,如此已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这不就是摄影加法的应用吗﹖所以原本没有的事物,因环境、情境的需求,而需外加物品陪衬、强调、衬托,如此皆可称为摄影加法之运用。但使用时须注意,外加的事物,一切之安排须合乎逻辑,绝不可患有违常理,格格不入及宾主不分,喧宾夺主之嫌。

  减法 - 本法之应用较广为业余摄影者所用,因业余摄影者常处自然现实环境中寻找主题,杂乱的周遭环境,不见与主题相呼应,所以拍摄画面中的景物须有所取舍,那如此就须用到摄影之减法运用。减法之运用在强调突现主题,去除不相关有碍画面视觉人、事、物,使观赏者显而易见主题的表现,立即感受到作者的表达之精神所在。在运用上如我们常听见画面中有电线杆、垃圾桶、白灰的天空、不相关的人、事、物…. 等等,都要加以去除。也如评审老师们照片评介中常提及之画面,那里裁去几分之几,如此这不就是减法之运用。

  加法与减法其实也常须混合使用,如拍摄一儿童乐园中之娱乐器材时,除须舍弃周围的电线杆、垃圾桶,栏杆之后,而画面中没有小朋友玩耍搭配也失色不少不是吗﹖若能适切的加进安排小朋友进来,如此不就生动不少呢!而舍电线杆、垃圾桶,栏杆是减法,而加小朋友玩耍不就是加法,由此得知此两法交互运用得宜,不失相得益彰之作法。

  拍摄者如明了各中之道理,而加以融合运用,如此不失为构图之准则。
C.jpg
SKYMOON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276

主题

3651

回帖

25

听众

引线元老

设计资源-区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引线币
16334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4-6-2
在线时间
540 小时
积分
4082
威望
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3:41:1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铁岭
第七课 认识自已的测光表

  当你使用测光表之时,有没有想到凭它那个小窗子,怎样就能测到光的强度而指示出正确的曝光呢?

  它主要包含三部份:摄影晶体(Photocell)将「光能」转变为「电能」(或者,在镉型晶体中则在电流信道形成电阻),一件纪录仪器用电力单位和计算系统将电能表示出来,然后第三部份将光能,非林速度、光圈和快门速度等结合起来产生具体的曝光指示。虽然测光表有各种大小型式,但都是在相同的原理下工作的。

  测光表是纯粹客观性的,它不可能自动配合你的摄影要求,所以你必须根据自已的要求而加以适当的运用,否则会得到错误的结果。所以了解测光表的问题,今天同样的问题仍须用来注意那些自动曝光相机、或镜头后测光相机的。

  你可能听见过「测光角度(Acceptance Angle)」这个名词,是指一个测光表测量一幅景物的阔窄角度,角度的阔窄一般是与标准镜头的拍摄角度相等;但事实上由于设计的不同,各种测光表的测光角度并不一样。特别是所谓标准镜头的含义,今天已开始模糊。许多相机已用广角性镜头来做标准镜头了。但内装测光系统的自动相机,其测光角度总是跟固定镜头的拍摄角度相差不多。有些较阔些,有些较窄些。但不管怎样,它总是测量「测光角度」内的平均光度。测光角度愈狭,理论上是测光结果愈可靠,但在实际使用时就要愈加小心。如使用一有疏忽,就会引致很大的错误。有些测光系统兼有阔的和窄的测光角度(前者称为全面测光、后者称为局部测光),不论角度的阔狭,测光表表示出来的都是该一定角度内的平均光度。

  上述的测光表实是「摄影电表(Photo Electric Meter)」,另有一种称为「摄影表(Photo Meter)」的,并没有晶体装置。它有个像望远镜的设备用来观看拍摄的景物。镜内有一圆点可调整深浅色度,当圆点的深浅与题材主要部份互相配合(即同样深浅)时,即能显示出当时的准确曝光。这种测光表非常准确但却相当昂贵。

  摄影电表有若干缺点必须记着的,当它露向强烈光线较长时间,会产生惯性。如转向暗弱地方测光时,它就不能马上起灵敏感应。反之,在暗黑的地方太久,转向光亮地方时,它的感应也是同样迟钝。但过了一段时间,或者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惯性就没有的了。至于气温的高低,如不特别厉害,那对测光表是没有影响的。测光表的构造虽然相当坚固,但它的配件十分纤细,很易在碰撞中受损,晶体对色彩的感应跟肉眼的感应更为接近过非林的感应。

我们要记着的,摄影电表不管测光角度内大小,都是测量角度的平均光度。这是对能否正确地使用测光表是十分重要的。
  (1)为测光表作水平平行方向测光.(2)为测光表上仰,测到过多的天空光线,引致曝光不足.(3)为测光表朝向地面,如不过份朝下,是获致准确曝光的方法.(4)为测光表测量十吋外的灰咭(10),灰咭是12吋丁方;如果使用正确,这种测光方法是最为可靠的.天空(8)来的光线受灰咭表面反射,接受光线;它的测光窗要与题材同一方向,主光(17)和部份反射光(18)为直接光附罩(11)接受。(6)为「摄影表」的型式,可在相机位置使用。这种测光表可测量题材的任何细小部份.(7)为相机位置.(12)为题材的天空部份.(13)为题材的地面部份.(14)为题材位置.
D.gif
SKYMOON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276

主题

3651

回帖

25

听众

引线元老

设计资源-区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引线币
16334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4-6-2
在线时间
540 小时
积分
4082
威望
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3:42: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铁岭
第八课 大谈"光线"、"色温"和"风景"

  光源不论是阳光、灯光及电子闪光,都是分别由不同成份的光谱组成的。光谱成份不同,光线的本色便有异。从肉眼看来,这三种光线都是白色的,但实际并不然。太阳的光线以肉眼看来只是接近于白色,而电子闪灯发出的光便偏蓝色,钨丝灯发出的光是偏黄色的。只由于肉眼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觉得全都是白色光线了。当我们从阳光的环境走进钨丝灯光照明的环境,初时会觉得灯光是偏黄的,但逗留时间长了,就不再觉得光线是偏黄的了。这由于肉眼的视觉神经已适应偏黄的灯光。
  但彩色菲林,感应红、绿、蓝三种色光的乳剂膜,涂上片基制成菲林之后,其感应能力便不能加以改变。举例说,一种彩色菲林制造时,如果是以太阳的光色为标准,那三层分别感应红、绿、蓝光的乳剂膜,其感应能力就刚好与阳光中含有的红、绿、蓝光的不同成份取得平衡。这样拍摄出来的景物颜色,才会与在阳光下看见的相同。
  又例如某种彩色菲林,是以钨丝灯的光色为标准的,它那层感应红光的乳剂膜就要减弱,感蓝的乳剂膜就相应加强。这样拍摄出来的钨丝灯光下的景物才会有在阳光照明下的效果,也即等于具有肉眼矫正了视觉神经之后感觉到的效果。这因为人类习惯了在阳光下观看景物,就自然而然的认为太阳光线照明的色彩才是自然的色彩。【注:日光型彩色灯片菲林的感色性能一般是以太阳加天空蓝光的混合光色为平衡的标准,并非只以太阳光的光色为标准。自然,各厂商的平衡标准虽然都是以太阳和蓝天的混合光色为标准,但由于所用染料及制造方法不尽相同,彼此之间仍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换句话说,如果将减弱了感红能力的灯光型彩色菲林用来拍摄阳光下的景物,拍出来的景物会全部偏蓝。如果将三层乳剂膜的感色能力与阳光平衡的日光型彩色菲林用来拍摄钨丝灯光下的景物,又会全部偏红了。
因此,彩色灯片菲林,有日光型,钨丝灯光型和闪光胆光线型的分别。但彩色负片菲林,只有部份供专业用的才加以分开,给业余人士用的都不分开(为了照顾业余人士的非专业习惯)。这因为彩色负片菲林冲洗出来的是底片,要经过射印或放大的工序才成为照片,底片的偏色可以在放大加工时改变放大机光源的光色成份来加以矫正,出来的照片便会有正常的色彩。
  彩色灯片菲林,冲洗出来就是正片,无须经射印或放大的程序,即是说再没有加以矫正的机会,所以要分开制造用于不同光源的菲林了。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同一张彩色底片,由不同的店家射印,甚至由同一店家但先后不同期间射印,都会有不同效果的彩色照片,就因为每次射印或放大时采用的矫正色光所含的光谱成份有不同之故。
  英文有句话:「all color is light, all light is color.」这就是「色就是光,光就是色」的意思。在深不可测的海洋深处,没有阳光,所有动植物都没有颜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在墨黑的房间内,也同样看不见颜色。
  阳光照射着绿叶,绿叶将蓝、黄、橙、红的色光吸收了,只将绿色光反射出来,肉眼才见到那是绿色的叶。
  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了光谱。红的一端光色习惯叫作暖色或低色温;光谱蓝的一端习惯叫做冷色或高色温。
  光线与色彩的密切关系,已经表过,何以又和温度有关呢?根据物理学的说法,将一块纯黑的物质,如铁块加热,随着热力的增加,铁块会开始有颜色出现,最初是红色,继而是黄,到最热时变成蓝色。颜色与温度有关,是由此而来的。
  表示色温高低的单位是K。阳光加天空蓝光的平均色温是5000-5500K。低于此的是暖色温,高于此就是冷色温。采用日光型或灯光型灯片菲林,应该先看一下说明文字,明由它的平衡色温是多少。所谓平衡色温,是指它适宜用于同样色温的环境下拍照。如果现场的色温与菲林的平衡色温有出入,理论上是要在镜头前加色温滤光镜,改变进入镜头光线的色温,使与菲林的色温取得平衡。
  5000-5500K只是日间光线的平均色温,但实际的日间色温却有很大变化。一般可以分为晨曦和黄昏、中午、日出和日落这三段主要色温。晨曦和黄昏,是指太阳在升出水平线之前及没入水平线之后,天际是一片黑,中午是指11时至下午3时这段,这段的天空蓝光较强,因为空气中的分子吸收暖调的长光波。如果没有太阳光,色温就严重地高了。但还要看白云的多少对色温的影响。天空最多红、橙、黄色的,是日出和日落这一段,也是拍摄风景的人最喜欢出动的时段。
  这三段,只是概略的从时间作出的划分。实际上,日间的色温还会受其它因素影响,变化甚大。例如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海拔高度,以及云、霞雾、雨雪等天候条件都会影响色温起变化。此外,地面的水气、空气中的微尘、大气中的紫外线都同样会使色温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日出日落时的色温为什么会较红呢?因为太阳的位置低,阳光要穿越广阔的地面,冷调的短光波给地面的尘土粒子隔滤掉,肉眼见到的大都是暖调的长光波。又,落日的色彩往往比日出时的更红、更浓,这因为早上人们还没有开展劳作、地面较少尘土飞扬。而日落时分,空气中累积了整天飞扬的尘土,其滤隔能力比日出时大了许多,日落时段的太阳就显得更红了。
  我们的问题是,用彩色菲林拍摄风景,面对色温这许多变化,怎样办呢?回答这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用什么材料,即用负片菲林还是灯片菲林拍摄。
  用负片菲林的话。正如上文提及,射印和放大的工序可以将底片的色彩效果作一定程度的矫正,那是不必解决的问题。
  如果是用灯片菲林拍摄,也不一定要在拍摄时非动用滤光片加以矫正不可。因为风景摄影,除考虑景色的取舍之外,还要表现景色的时间、季节及气候等因素。一幅风景照片如果欠缺这些条件,那是没有生命的风景。所以用日光型灯片菲林拍摄日出日落,还原出那些时段的暖红气氛是应有之举。明信片的风景不受重视,就因为那些画面看不出当时的时间、季节和天气,景色没有了生命之故。
  当然,正午时分,色温太高,那是要用色温低的滤镜降低蓝调。这方面的控制和矫正,一方面要看实际的色温情况,另方面就要看自己的想法和意图,才好决定。
  业余人士,用彩色菲林拍摄风景,只要配备三个滤镜也就可以勉强应付了。那就是紫外光滤镜(UV或B1)用于一般郊外场合,天光滤镜(skylight)用于中午、及早晚滤镜(morning & evening)用于早晚时段。
  如果对照片的色彩严格要求,或者是供专业用途,那就配备色温表和一套暖色和冷色的矫正滤片。色温表用来测量题材的色温高低,如色温比所用的菲林色温偏低,就用冷色温滤片矫正;相反,就用暖色温的滤片矫正。这些专业知识,专业人士都知之甚详,这里不必赘述了。
  用彩色菲林拍摄风景,除色温问题之外,还要明白彩色菲林──特别是灯片菲林的反差,或者说是感光能力的宽容度。所以在猛烈光线之下,一定要加补光,否则的话,不是暗位太黑就是白位太白。
E.jpg
SKYMOON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下一页 »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穿针引线网为中国服装穿针引线!
穿针引线网成立于2001年,是服装行业深度交流平台,穿针引线网一直在以实际行动促进业界同仁的联合与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