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积分充值 签到 APP下载 快捷导航
穿针引线服装论坛»社区 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细分领域-男女童 中国服装精髓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民族服饰] 中国服装精髓

    [复制链接]
查看: 2599|回复: 38
2012-9-12 15: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6

主题

77

回帖

1

听众

小学一年级

Rank: 4

引线币
196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7-21
在线时间
127 小时
积分
83
威望
0
发表于 2007-1-25 11:17:4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嫡宿迩 于 2012-4-14 11:55 编辑

中国汉民族服饰—云肩之美
云霞映日 晴空散虹——中国汉民族服饰云肩
   常用四方四合云纹装饰,并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故称之谓:云肩。
   云肩,在汉民族服饰文化中,是一种独特的服饰款式,装饰图案内涵丰富,符号的艺术语言,数字的喻意,文化底蕴哲理深邃;云肩,又是汉民族吸纳外来服饰文化,融会贯通,升华入化为自己的民族服饰结晶;云肩,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平面与立体设计巧妙构思的典范。
  一、“天人合一”的文化创意
   云肩的形成历史,秦汉以前的文献尚无有关文字记载,从服饰款式看,其当受北方游牧民族观念的影响,是外来的服饰样式。其图象资料,最早见于敦煌隋代壁画,已经中国化的观音菩萨身披云肩。云肩,在汉民族中盛行,至迟在唐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服饰已经流行“五云裘”衣,云肩盛装了。云肩,隋唐时虽披在外来的菩萨肩上,却与本土文化道家思想关系密切;虽然来自外来民族服饰文化,却由于崇拜天的意识内因,化为我用,从而成为“天人合一”空灵恢宏的民族服饰文化典范。
   云肩,“天人合一”的文化创意,来自于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思维方式,是综合性的讲究万物之间的相互包容与和谐。中国,自古以来,是世界上较早以农立国的民族,而农业是人类伟大的发现;农业定居后,人们重视天象气候变化与人的生存环境综合性关系,反映在代表社会意识的哲学上,道家思想天与人的“天人合一”哲理观念,用现代语来说,也就是早在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中国古人便已重视了“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了;这也是云肩的“天人合一”文化创意,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的价值。
   云肩的构想,与中国建筑的意境一致,审美情趣,脉脉相通。譬如,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讲究四方四合,直到明、清建筑带有宗教祭天的天坛,典型地象征了中国“天圆地方”的造景观念:祈年殿伞形的圆屋顶象征天,方形的祭天拜台象征地;以天坛建筑物为中心,四周为参天柏树挡住了人的视线,也挡住了喧嚣的红尘,天坛建筑虽然高度并不太高,仰望天空,但给人的感觉,仿佛人就置身于天际之间,令人憬然醒悟,中国的意象思维之含蓄高超。再看,中国服饰云肩的整体造型,打开来,从平面图观看,外圆内方,象征天圆地方;立体地观看,穿在人的身上,云肩上刺绣的“一年景”四季花果,四周垂吊着绿色长穗,恰似大自然的森林一般,笼罩住人的主体,给人的感知,和天坛建筑一样,也有“天人合一”的深刻内涵。东方的意象思维,和西方的具象思维——直白方式的创意作一比较:西方沟通人与天的崇教建筑,教堂塔尖高耸直插云霄,西方服饰的时装设计,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具象的瓜果直接装饰于人戴的帽子之上;而中国服饰云肩的“天人合一”创意,文化内涵要比西方服饰,更富有诗意,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耐人寻味。?
  云肩的符号语汇  云肩的案头设汁,由于古代中式“T”形上衣,是以平面设计为其特点,云肩首先也从平面设计开始,在图案装饰中,讲究道家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创意,结构从X——铭均含有巫文化“X”甲骨文巫字的骨架。古文字学家释义“X”(即巫),为上古巫师使用的法器。沈从文先生解读“X”为崇拜太阳抽象化了的艺术符号: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崇拜太阳“十”为中心,从而由“十”一一“X”一一“X”一一“*”,均为表现气象更新的“四时八节”,演绎出“米”字格的中国图案结构基础。举例“四合如意”剖析,在云肩内容与形式的艺术构成上,中心部位是以“米”字结构,突出生殖繁衍如意为主题,又以“X”形为大框架,其中安排由云纹与生殖繁衍演化出多变化的如意勾纹。民间艺人在艺术符号运用上,又把一年四季春花秋实大自然的“瓜瓞绵绵”,置于“X”形四个方位,象征圆满结果。
  立体的云肩与数字寓意  为了打破中式“T”形服装平面设计穿起来不贴身的僵硬局面,设计者灵巧采用镂空技艺,分解云肩上的艺术符号,用珠联璧合办法,根据人的身材大小胖瘦设置纹样,这就是中国服饰的立体设计。在创意上云肩的前后左右再加饰彩色长吊穗,四周环视,形成一个圆形的天穹罩着人融人自然;在新娘穿着礼服走动时,那种圆圆满满、飘飘洒洒、天人合一、出神入化的境界,令人叫绝。谁说中国传统服饰没有立体设计的美妙?  
  同时,云肩又有用数字寓意吉祥的特点,如用蝙蝠、寿桃谐音“福寿双全”的十全十美,以柳叶式云肩“万年如意”,运用著名的刺绣“三蓝色”润色,柳叶正好27片,创作意念用数字三三见九,三九二十七,中国传统观念一向以三为吉数,以九为极数,故名“万年如意”。又如云肩“福庆如意”,其中蝙蝠变形28片十罄(音庆,古代乐器)24片加如意14片等于66片单独纹样,连缀起来象征六六大顺;云肩“福庆如意”堪称“凝固的音乐”服饰典范,一动一静都有音乐感。民间艺人擅长运用符号艺术语言表达创意和构思,既包容天地造化万物,内涵多义;又令人一目了然,提高精气神,品尝喜盈盈、美滋滋的人生韵味。
   二、符号与数字构成的涵义
   云肩的大结构,基本上是对太阳崇拜的抽象化。如“ⅹ”纹的放射形,或旋转式放射形,或象征四时八节的“米”字形,或以“ ”(甲骨文 即巫字)护身符号为骨架。
   云肩的图案构成,完全是运用艺术符号及其数字所组成,图案虽有护身符作用,但不同于道教驱鬼召神的“符 ”,更不是调兵遣将的“虎符”遗风;每件云肩都各自有一个主题,都离不开人们对爱情、婚姻的美好祝愿。由于云肩图案内容涵盖丰富,要解读云肩图案构成的涵义,需要对典型图例进行剖析欣赏。
   首先,要剖析了解云肩上常用的艺术符号含意;由于云肩已流行1500年之久,要在分寸之间包容万物、美育哲理,艺术语言必须符号化、规范化、程式化。例如云勾纹常与如意头相结合,据我们考证如意是对龙蛇图腾的生殖崇拜,蛇与卵的抽象化,在汉画像石中还可看到“蛇穿如意”的具象到抽象图案模式,古代“箭穿彩球”招亲便是同样内涵。又如象征两**情的鸟含花、凤穿牡丹、蝶恋花等,象征福(蝙蝠)、禄(鹿)、寿(桃子、仙鹤、龟纹)、福寿(植物佛手)谐音的艺术符号;象征财富的聚宝盆、刘海戏金蟾等。中国人在表现手法上是以人为主体的意象寓意,最喜用春花秋实、瓜蒂连绵,表示圆满结果。
  举例一,山东民间“四合如意”云肩图案,在内容与艺术构成上,大结构是采用 形,而中心部位又是米字格式,艺术符号含意在云勾如意纹内,绣以四季盆花或折枝花,用大自然的四季兴旺喻意家庭兴旺;米字格的云勾中间,是很明显的男根生殖崇拜符号,与四方的如意相对称吻合,又把春花秋实的瓜蒂置于 形的四个方位,由生殖繁衍再演释出多变化的如意纹;民间艺人擅于运用艺术符号,不言而喻“四合如意”的美满结果。
   举例二,河南民间“多福多寿”云肩图案,用10位数字的10个花托,放射形排列10个蝙蝠,托起似花非花的桃子,采用三者喻多的吉数,图案简单明了,喻意清楚,是祝愿新人十全十美“多福多寿”。此类云肩,亦可用做老人庆寿盛装。
   举例三,山西民间“万年如意”柳叶式旋转放射形云肩,在红底的云勾上,运用著名的刺绣手法“三蓝绣”润色,日光下观看,红与蓝的合成,往往内现紫气瑞光,象征吉祥。此云肩在数字的运用上也是有讲究的,内圈柳叶与外圈云勾,正好各自27片(此物因为清代遗物,衣扣处柳叶和左肩第三片云勾各丢掉了一片),即内外各自三三见九,三九二十七片,一共54片。中国人传统观念一向以九为吉数,偏爱春天柳叶青青,喻为数以万计,故此云肩取名“万年如意”,是以借艺术符号、用数字喻意的典型之作。
   举例四,河南地区“福庆如意”云肩,此件有可能为清代士大夫人家遗物,因为云肩运用的艺术符号中有中国古代乐器——磬,庆与磬谐音,一般说农村农民不知磬为何物,符号是一目了然的艺术语言,首先佩带人家要有此修养。“福庆如意”在图案艺术构成中,蝙蝠虽已图案化,结构的放射形状,每条如意头,直插花形图案与蝙蝠紧扣,间隔以磬。在每个单独绣片中,除用折枝花、蝶恋花外,还特地绣了象征高寿的丹顶鹤,象征招财的刘海戏金蟾。从数字运用上,讲究绣片总和,其中:蝙蝠变形28片,磬24片,如意头14片,三组相加等于66片,连缀起来总数象征六六大顺。
   三、中国服饰中立体剪裁的典型
   中国的T形服装,一向是平面剪裁;唯独云肩,因人制宜,人的身材胖瘦高矮不一,制衣时必须可身地进行立体剪裁。为了打破中式T形服装的平面设计,避免穿起来不贴身的僵硬局面,设计者采用灵巧的镂空技艺,分解云肩上的艺术符号,用珠联璧合立体剪裁办法,根据人的身体设置纹样,这就是中国式的服装立体设计。
   云肩,在服饰色彩设计上,基本上是以五色为正色,其中点缀间色;云肩,并非孤立地穿着方式,而是穿在人身上立体型的配套服饰,需要整体地观看其色彩效果;宫廷和民间,在首饰上便各不相同,隋唐以后,宫廷贵族妇女常用金丝珠宝做凤冠,凡插钗头凤者象征已婚妇女,皇族妇女身穿T形黄云衣白裳,烘托五色云肩,霞帔的高雅和谐,更加强神圣感;而汉族民间新嫁娘的礼服、首饰,一般是红色绒花钗头凤冠加银“步摇”,整体色彩红彤彤中,云肩四周下垂的绿色吊穗,强烈地对比了下裳的石榴裙,民间色彩虽不及皇家色彩辉煌豪华,却显得红红火火,生机盎然。
   云肩服饰是一种走动的艺术,民间常在云肩吊穗上缀以银铃,新嫁娘在走动时,吊穗也相随飘动起来,使银铃也有节奏地响起来,不仅富有流动的音乐感,还提高人的精气神。宏观云肩那种包容万物,内涵多义,象诗、象云、象彩虹般地有声有色情调,不仅满足人视觉上享受美的愉悦,还被掀起了热情,尤其对穿着云肩的新人,在成家立业的婚礼大典上,饱蘸情爱,步入人生新的起点,似云霞烂漫,旭日正红。  
2005329133920580.jpg
2005329133052825.jpg
2005329131043725.jpg
2005329131043319.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引线币 +17 收起 理由
342403056 + 2
嫡宿迩 + 1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6

主题

77

回帖

1

听众

小学一年级

Rank: 4

引线币
196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7-21
在线时间
127 小时
积分
83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1:24:4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云肩,是中国汉民族服饰文化中特别的装饰、款式,内涵底蕴丰富,独具一格;又是汉民族吸收外来文化融会贯通,从而创造出中国服装史上,平面与立体设计巧妙构思的典范;直到20世纪初,云肩式服饰,还是中国汉民族民间十分流行的新嫁娘礼服。云肩,是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物,是中国汉族服装重要的特征之一。五代时已有,大多为四合如意形。明代的妇女作为礼服上的装饰。清代妇女在婚礼服上也用。清末江南妇女梳低垂的发髻,恐怕衣服肩部被发髻油腻沾污,故多在肩部戴云肩。贵族妇女所用云肩,制作精美,有的剪裁为莲花形,或结线为缨珞形,周围垂有排须。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形成了云肩鲜明的装饰艺术特色。在中国服装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可研价值。

红缎地平针绣四合如意式云肩(山东)

红缎地平针绣四合如意式云肩(山东)

包花绣瓜瓞绵绵柳叶式云肩(河南)

包花绣瓜瓞绵绵柳叶式云肩(河南)

包花盘金绣鲜桃拱寿云肩(河南)

包花盘金绣鲜桃拱寿云肩(河南)

缎地盘金平绣草虫纹柳叶式云肩(河南)

缎地盘金平绣草虫纹柳叶式云肩(河南)

缎地盘金钉片柳叶式云肩(河南)

缎地盘金钉片柳叶式云肩(河南)

缎地平绣蝶恋花四合如意式云肩(山西)

缎地平绣蝶恋花四合如意式云肩(山西)

包花盘金绣瓜果纹云肩(河南)

包花盘金绣瓜果纹云肩(河南)

包花乡吉祥图案四合如意式云肩(河南)

包花乡吉祥图案四合如意式云肩(河南)
2005329131041572.jpg

包花绣吉祥花果云南(河南)

包花绣吉祥花果云南(河南)
2005329131043725.jpg
2005329131042337.jpg
200532913104263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7

回帖

1

听众

小学一年级

Rank: 4

引线币
196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7-21
在线时间
127 小时
积分
83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1:59:0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中国美发史历代发型演变
先 秦
        这一时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的形成、发展,直至逐步走向衰退、瓦解的全部过程。人类发式在这一时期,已经从原始时期的披头散发,逐步演变到梳辫、挽髻的阶段。发式的妆饰品也随即出现。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众多出土文物中所显示的资料,足以说明这一切。春秋战国时期所流传至今的有玉雕人形所展示的垂髻。湖南长沙陈山大队楚墓中出土的帛画中描绘了梳椎髻的楚国妇人。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玉人,塑造了结发至顶、脑后垂辫的商代人物。洛阳金村出土的弄雀青铜女孩则梳理着分垂两边的双辫。还有安阳殷墟出土的石人,蓄长发,并将发梢拧在一起后而盘至头顶,再戴上帽箍。这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较为流行的一种发石妆饰,且商代以后的部分史料亦反映出当时所流行的帽箍已经出现了装饰品和装饰纹样。这就足以说明其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并进一步侧重于装饰性,成为一种发式妆饰品。
    据考证:远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使用“ 发器”来梳理头发,其功能与当今所用的木梳相等同。
氏族社会的披发氏(据甘肃、青海出土彩陶绘)

殷商戴帽箍男子发氏(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殷商剪发梳辫男子发式“总发至顶,脑后垂辫”(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殷商双丫角童发(传河南安阳出土玉雕)殷商辫发盘顶男子发式(河南安阳小屯出土)

西周双笄发式(河南洛阳东郊出土玉人)

西周披发式(玉雕)

战国梳双辫女孩头形(传河南洛阳金村韩墓出土铜人)战国梳垂髻发式(玉雕)

战国舞女发式(玉雕)战国梳垂髻舞女发式(传河南洛阳金村韩墓出土玉人)

战国士兵头形(故宫博物院雕像)战国爵弁头形

战国时期楚国男子(左二人)女子长辫双鬟(右二人)发式(据战国楚墓彩俑绘制)

战国爵弁头形(塑像)

战国梳双丫童发形(河南辉县出土陶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7

回帖

1

听众

小学一年级

Rank: 4

引线币
196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7-21
在线时间
127 小时
积分
83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2:01:4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秦、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历经战乱,终于达到了“六王毕而四海一”的目的,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综合各国文化,化异为同,为今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汉承秦后,基本沿袭了秦代的体制,废除了秦末的苛政,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中国社会出现了繁荣昌盛得景象,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初步的发展和提高。
    汉王朝的政治进步、经济繁荣又促进了与外国和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流,社会风尚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也日趋提高,发式妆饰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宫廷贵族的发式妆饰则更是奢侈,华丽。
    据迄今为止的文物史料所表明,秦汉时期大多流行平髻,日常生活中,髻上不梳裹加饰,以顶发向左右平分式较为普遍。高髻只是见诸于少数贵族女子的一种发式。秦有望仙九鬟髻、凌云髻、垂云髻等。汉有坠马髻、盘桓髻、分髾髻、百合髻等。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发式妆饰也已日趋流行。
    九鬟仙髻:自秦代开始在贵族女子中盛行。鬟意为环形发髻、九鬟之意是指环环相扣、以多为贵。仙髻之名则来自于神话传说,汉武帝时王母下凡,头饰仙髻,其美艳超群。故这种美与仙所结合的产物,自然为当时的贵妇所青睐,奉之为高贵华丽的发式之一。
    坠马髻:“坠马髻者,侧在一边”。“髻式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状,坠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古人描绘此种发髻既有妩媚之色,又具娇柔之态。其式样如同骑马坠落之态,故名之坠马髻。这是当时最具特色,且历史上最富生命力的一种发式。自汉始,直至清代亦有之,只是历代的形式略有不同而已。如今我们在西安任家坡西汉墓出土陶俑中,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彩绘木俑上就能见到汉坠马髻的形象。
    分髾髻:此种发式形近垂云髻,始于汉代。在髻尾留髾或结辫式,并加装饰带。梳分髾髻行走时,左右晃动,上下跳跃加之于装饰带似锦上添花,确实活泼可爱。现时一般认为此发式可能是受少数民族辫发的影响,并佩上装饰带来进一步强调该发式的个性美。
    在同一时期,与发式相配套的各种妆饰也开始流行开来。“步摇”乃是一种附在簪钗上的装饰物。《拜名》:“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由此而得名。今天我们可以从一些汉代石刻及帛画中一睹其风采。“步摇”一经出现就风行开来,直至唐代贵妇仍偏爱将步摇作美发的装饰物,而且其华丽程度大有发展。
    “巾帼”是当时的另一类型装饰物,是用假发编制成为形似发髻的头套。使用时只需直接将其套在头上即可。现今从广州市郊东汉墓出土陶俑上就能见到“巾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6

主题

77

回帖

1

听众

小学一年级

Rank: 4

引线币
196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7-21
在线时间
127 小时
积分
83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2:02:3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7

回帖

1

听众

小学一年级

Rank: 4

引线币
196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7-21
在线时间
127 小时
积分
83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2:03:1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魏晋、南北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前后达369年之久的动荡时期,连年战乱,经济、文化及人民生活都遭到很大的破坏。自东汉末年起,各路豪强频繁征战,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进而由司马氏建立了统一的晋朝。然而,只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太康之治”又陷入了诸王混战及北方少数民族割据的局势。晋灭之后,就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形势。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南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北方各族人民大融合的时期。
    由于连年的天灾人祸,老百姓贫病交加。大批的北方人背井离乡向南方迁徙。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当地广大的汉族相互杂居,增加了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的机会。北南文化的交流,不同民族风俗的融合,促使这一时期的民风与民俗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发式妆饰,自然也较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发展。
    到魏晋南北朝时,以往随军慰劳军中将士的军妓,逐步流向民间。这些人对自己的仪容专事修饰,发式妆饰极尽奢侈,传统的审美观念受到挑战。由质朴而趋于豪华,由自然而趋于雕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发式造型崇尚高与大,“太之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用发既多,不可恒戴,乃先于木及笼上装之,名曰假髻,或曰假头。至于贫家不能自办,自号无头,就人借头。”《晋书·五行志》详细记载了为达到发式造型高与大的目的,而不惜借用假髻,假头,甚至于借头,其形式同我们今天在戏剧化妆中使用的假头套相类似,只是外观上要求假头套高大得多。其中的“蔽髻”是最富于代表性的一种假髻,髻上镶有诸多饰件,在宫中还以饰件的数目多寡,来区分宫女的尊卑,且规定非命妇不得使用佩饰。与此同时,受各种不同文化及习俗相互交融的影响,发式及妆饰多种多样,无奇不有。杂记中曾记录:魏有灵蛇髻、反绾髻、百花髻、芙蓉归云髻、涵烟髻;晋有缬子髻、坠马髻、流苏髻、蛾眉惊鹄髻、芙蓉髻;宋有飞天髻;梁有回心髻、归真髻;陈有凌云髻、随云髻;北族室韦有叉手髻;北齐有偏 髻等。
    灵蛇髻:《采兰杂志》载:“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一二也。”因蛇的形与神给创作者以启迪和遐想,将其仿之为给。且不论传说十否臆造,然而此髻可拧可盘,旋扭于头顶,头侧或头前则始终生动优美,变化无穷,决不雷同,故谓之“十不得一二也。”侧也许就是不仅为当时的妇女所偏爱,而且为后世所流传的主要原因吧。
    反绾髻:属高髻中的一种发式,《国宪家猷》载:“魏武帝令宫人梳反绾髻。”因此可以认为这种发式是当时宫中贵妇的主要髻发,其梳理法是将头发向后聚拢,并用丝带结扎,再分成若干股不等份,然后再翻绾成各种式样不同的反绾髻。如编梳成惊鸟展翅欲飞的“警鹄髻”,编梳成单刀式及双刀式的“翻刀及”,将多股头发翻绾而成的“百花及”等,其样式之多,全凭各种编梳,反绾的手法不同则样式各异,手法百变则样式万千。另在反绾的及下留一条发尾,使其垂于背后,一称“燕尾”亦称“分髾髻”,与汉代所流行的相似。
    十字髻:因其发型呈“十”字型而得名。其梳理顺序是先于头顶正中将发盘成一个十字型的髻,再将余发在头的两侧各盘成环形,下垂至肩,上用簪梳固定。此发式独特而庄重,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妇女之中。西安草厂坡出土的北魏彩绘陶俑中,就有极为形象生动的记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7

回帖

1

听众

小学一年级

Rank: 4

引线币
196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7-21
在线时间
127 小时
积分
83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2:04:4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晋代侍从鬟给发式晋代侍从双鬟发式南朝宫女双鬟发式(《烈帝图》)
北魏女子大十字髻发式(西安草场坡出土伎乐俑)

南朝女侍大髻发式(南京石子冈出土)
东晋女侍大髻发式(南京石子冈出土)北魏螺髻发式(麦积山石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7

回帖

1

听众

小学一年级

Rank: 4

引线币
196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7-21
在线时间
127 小时
积分
83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2:05:3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隋、唐、五代
        此一时期自公元581年至公元960年,共计379年。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灭北周后,始建隋朝。公元589年灭陈后统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由此而恢复并发展。然而,由于隋炀帝的奢侈淫逸,发动战争,以至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李渊父子乘机于公元618年重新统一中国,建立唐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据《唐六典》载,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达三百余个,中外文化交融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唐文化艺术融中西文化艺术风格于一体。这一时期的发式和妆饰,尤其是唐代不乏承前启后的精美发式,极为丰富多彩。据现有资料记载:隋有迎唐八鬟髻、翻荷髻,唐有倭坠髻、望仙髻等,发式之变化不胜枚举。待到唐晚期时,社会动荡,统治解体,出现了五代十国,中国重又陷入分裂,国力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此一时期隋的统治时间短暂,五代又逐步没落,因此最具代表性的唯举唐代。
    当时一些发式取名为云髻、云鬟、云鬓等,是一种极为形象化又恰如其分的形容,鸦、云、绿云青云、青丝等常被古人喻为妇女头发又密又黑之貌。“宝髻”是将金银、宝玉、珠翠饰于髻上,“乐游”则是将当时的一座宫殿名用于髻名,“愁髻”等则与当时的画眉及面妆相联系。面妆则有额熏、眉黛、红粉、口脂、花钿、装靥等。有施于额间、亦有施于两鬓,还有点缀于嘴角二侧。鬓式又与发式相配,各式鬓角厚薄不一,疏密有致,大小不等。其名诸如蝉鬓、云鬓、雷鬓、丛鬓、轻鬓、圆鬓等。
    倭坠鬓:喻其似蔷薇花低垂欲拂之态。《古今注》载:“倭坠髻—云坠马髻之余形也。”其形似倒垂侧向一边。发髻挽得很低,这是此髻得特色。类似于汉代之坠马髻,约在唐天宝年间初现,到贞元年间重又流行,只是髻式稍有变化而已。
    高髻:比喻髻式高耸而得此名,是当时极为流行的一种发式,且样式变化无穷。如万楚诗句“托花向高髻”。李贺诗句“峨髻愁暮云。”其中更有卢微君的“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等,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高髻,高鬟的风采。
    凤髻:高髻中的一支,取其髻式似凤而得名,装饰金翠凤凰。欧阳洵的《凤楼春》载“凤髻绿云丛”,即指此种发式妆饰。
    螺髻:白居易《绣阿弥陀佛赞》:“金身螺髻,玉毫甘目。”是取其形似而得名,本为儿童发髻,在头顶上梳螺状髻,初唐时曾盛行于宫廷。我们在太原金胜村唐墓出土的壁画,陕西永泰公主墓出土的石刻等处,均能见到螺髻。
    花髻:亦是高髻中的一种,李白《宫中行乐图》中云:“山花插宝髻”。万楚《茱萸女》中“插花向高髻”均讲述了这种将鲜花插于发髻上的发式。唐人家国内牡丹比作花中之王,将牡丹作为发髻上的妆饰物,更显其妩媚与高贵。《奁史·引女世说》载“张镃的牡丹宴客,有名姬数十,首托牡丹”,描述了当时的情景。《簪花仕女图》中头饰宝玉金银,尤以牡丹花形突出来强调花髻发式的雍容华贵。更有甚者,在髻上再点缀以雪白的茉莉花,黑白对比反差强烈,且芬芳扑鼻,独具魅力。罗虬《比红儿》“柰花似雪簪云髻”记述了这一乌发衬白花的妆饰手法。而且,这种传统的装饰手法,是我国妇女发式装饰中一种广泛采用的方法。
    低髻:此乃相对高髻而言的一种发髻,顾名思义,是一种较低的发髻,牛峤《菩萨蛮》中“低髻蝉钗落”意指此髻,另有一种含意为相对较卑微的发髻和梳在脑后较低部位的发髻。
    鬟:与盘绕实心的髻相区别,鬟是一种盘绕空心的环状形式。鬟为大多数青年妇女所偏爱,尤喜双鬟式。鬟的形式有高低不等,大小不一,既有梳在头顶上,也有垂于脑后的多种样式。
    眉饰:唐代的眉饰具有鲜明的特色。《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形象,花髻饰有牡丹、珠宝、娥眉粗大突出,给人以华丽之中见情趣的深刻印象。唐初盛行的粗眉饰在图中有形象的描绘。据“十眉图”有八字眉、远山眉、五岳眉等数十种之多,均属粗眉饰,可见唐初时粗眉饰盛行之极。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状”,则记述了至开元、天宝年间,当时的妇女已一改以往以细长眉饰为时髦了。
隋代女子盘桓积发式隋代女子盘桓积发式唐代女子双髻垂髻发式

唐代宫女坠马髻发式(《宫乐图》)唐代女子椎髻发式(汉阳谷水土俑)唐代女子双髻发式

唐代侍女双鬟髻发式

唐代女子惊鹄积发式
唐代女子百叶积发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7

回帖

1

听众

小学一年级

Rank: 4

引线币
196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7-21
在线时间
127 小时
积分
83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2:08:5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唐代女子椎髻发式(《敦煌壁画》)
唐代女子蛮髻椎髻发式

唐代女子双环望仙髻发式

唐代侍童垂环髻发式
唐代女子垂练髻发式(《敦煌壁画》)

唐代妇人椎髻发式唐代女子高髻发式唐代女子高髻发式

唐代女子倭坠髻发式
唐代女子螺髻发式

唐代妇人抛家髻发式
唐代女子百合髻发式

唐代女子惊鹄髻发式(永泰公主目壁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7

回帖

1

听众

小学一年级

Rank: 4

引线币
196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7-21
在线时间
127 小时
积分
83
威望
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2:10:0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唐代女子惊鹄髻发式(永泰公主目壁画)
唐代妇人高髻插梳发唐代女子侧髻发式唐代女子高髻发式

唐代贵妇高髻发式面饰蛾翅唐代女子髻发式戴透额罗唐代贵妇宝髻发式插步摇

唐代妇人蛮鬟椎髻发式,戴花插梳唐代女子侧髻发式唐代妇人高髻发式插梳

唐代贵妇帔子凤发式饰步摇唐代宫女头戴凤啣,饰玉珠步摇

唐代妇人髻发式戴花冠唐代女子髻发式插梳唐代女子倭坠髻发式

唐代女子蛮鬟椎髻发式额饰花钿唐代女子惊鹄髻发式唐代女子髻发式插梳面饰八字眉

唐代女子垂练鬟髻发式唐代女子高髻发式唐代女子高髻发式眉饰

五代妇人高髻发式五代女子高髻发式五代女子高髻发式簪花

唐代女子高髻发式插步摇唐代女子单环髻发式

唐代贵妇包髻发式,彩锦缠头五代女子高髻发式戴花冠,簪花

五代女子高髻发式五代女子高髻发式、插梳簪花、面饰花钿

唐代女子螺髻发式唐代贵妇花髻发式,戴花冠,饰蛾眉

唐代女子蛮鬟椎髻发式唐、五代女子高髻发式,插梳

唐代女子垂练髻发式唐代女童丫髻发式

唐代女童髻发式五代女子低髻发式簪花唐代女子双鬟望仙髻发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发新帖
1234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穿针引线网为中国服装穿针引线!
穿针引线网成立于2001年,是服装行业深度交流平台,穿针引线网一直在以实际行动促进业界同仁的联合与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