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主页 时装 趋势 街拍 人物 品牌 大赛 行业 学院 展会 毕业季

人人都买奢侈品的大众时代,稀缺性才是制胜之道

2015-12-30 14:22    发布者: louieglambert
在高端市场,最关键要一直不停创造新的、人们无法轻易拥有的东西。若产品过度曝光、时常能四处出现,其吸引力则开始降低。
英国伦敦——如今,奢侈品营销境况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这正是由互联网、Instagram以及于其上发布和分享品牌信息导致的。今天的消费者比品牌本身更能控制品牌曝光度,此前这些都是100%由品牌进行把控,并一点点传播出去的。但现在,还希望延续这一做法已经不现实了。

当Tom Ford在其麦迪逊大道(Madison Avenue)店铺展示女装系列,并禁止任何观众在发布过程中拍照或发Instagram时,他希望随后能亲自发布秀场照片。但今天的消费者没有这个耐心。

消费者越来越希望了解品牌,但又越来越“不耐烦”;再加上他们能提前多时“看到”产品(“看到”和“买到”之间有时隔上四到六个月),等到产品实际到店,他们已经觉得没意思了。这真的很危险。奢侈品牌正努力弄清如何把控这一点,但无论如何,一切都不会像以往那样了。

目前,各品牌的主要把控方法是提高产品的排他性和独特性,且保证控制产品不可被立刻获得。但其中最糟糕的方法则是过度分销。品牌不再拥有对其曝光度的控制权,但仍然能够控制公共空间内其产品数量。产品太过容易获得之时,生产规模也就失去了平衡。

类似Céline等尚未在网上进行销售的品牌,使得不少品牌对数字化的必要性产生质疑。但奢侈品消费者越来越能掌控自己应该在何时购买何样的产品。如果品牌能保持自家产品的稀缺性、使其令人高度渴望,那么品牌能吸引消费者为其逗留更久的时间。

就拿手袋品牌Mansur Gavriel来举例吧。该系列并非价格多么高昂,实际上该品牌手袋的定价让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但其手袋是非常令人渴望拥有的。品牌在一年之中的某个时刻发布新品之前,就已经有了极其庞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当产品上架了,通常都能即可售罄、品牌网站被巨大访问量湮没。这实际上和价格没什么关系,不一定得是那种标价20000美金的手袋——但如果品牌能在网上制造稀缺性,品牌就赢了。

我不认为全球化能使品牌更为大众化。新兴市场的消费者们希望能够在自己所在的地区市场购物、品牌拓宽全球业务也很重要,这样消费者能直接走进一家位于哈萨克斯坦的Dior或Louis Vuitton的专卖店,并与品牌建立联系。这对品牌来说是双赢,而不仅是一次交易。

但品牌需要小心,不要在某个特定市场发展过于激进。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品牌高估了市场需求,业务扩张非常迅猛。我不好说这样会削弱了多少购买欲望,但确实让产品的稀缺程度降低了不少。

实际上,品牌必须要控制产品的可获得程度,而非一味扩大零售业务。如果Céline在所有百货商场都上架其关键单品、你也能轻而易举地买到品牌最抢手的手袋时,问题就来了。

对品牌来说,折价零售业务更困难了——处理不好就会带来风险。我们已经看到奥特莱斯工厂直营店的不断扩张,还能看到品牌不断把这些这家店装修得就和全价店几乎一模一样,这就很麻烦,因为这对品牌完整度与消费者心理都有影响。如前所述,今天的消费者接受到更多更好的资讯、教育程度也越来越好,他们会质疑:这些产品究竟是真的过剩库存?还是专门为工厂直营店生产制造的?

未来发展趋势可归结为两件事情:品牌必须非常密切关注自己的总体战略;并密切控制其供需关系。如今,品牌很难控制其产品曝光度,尽管我们也看到它们正开始试图加强这种控制,但实际上却无济于事。看看Proenza Schouler就知道,该公司最近宣布“封杀”其早秋系列,不希望早秋系列产品图像提前释出,企图控制品牌可见度。

但最重要的是控制供需关系。在高端市场,最关键要一直不停创造新的、人们无法轻易拥有的东西。产品拥有超高市场需求,那么当奢侈品消费者拥有这样别人没有的东西,多少会感到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好看。若产品过度曝光、时常能四处出现,其吸引力则开始降低。

这不仅适用于奢侈品牌。过去人们常认为这般供求关系只用于奢侈品。然而这点却变得越来越明显,对所有品牌来说都是如此。比如Nike与Dover Street Market的合作。每间Dover Street Market门店只存货三四百双球鞋。有次,我路过纽约那家时,看到人们在店门口大排长龙甚至过夜等候——这不是因为鞋子只卖150美元,而是因为你就连一双都很难买到。制造欲望的关键,就在于降低其可得性。

最新评论

穿针引线网为中国服装穿针引线!
穿针引线网成立于2001年,是服装行业深度交流平台,穿针引线网一直在以实际行动促进业界同仁的联合与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